2021年4月9日晚19点,晋中信息学院图书馆小礼堂迎来了重庆移通学院作家老师毕然。毕然老师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作家。近年来她重走陆上、草原丝绸之路,已深度进行15万多公里,足迹达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及俄罗斯贝尔加湖地区。曾获得多项奖项,现任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全国专家评委、稻草人杯童话大赛专家评委。本次赴晋,她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行走,为信息学院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名为《当玄奘与马克·波罗相遇——行走、历史与文化散文》的精彩讲座。
【讲座纪实】行走于世间角落,心安于生命之旅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毕然老师身体力行,分享了自己的行走旅程。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的她,不仅有天然的旅行优势,也对行走有着深刻的见解,从丝绸之路出发,再到玄奘与马可波罗的相遇,从行旅到写作,至今已出版个人专著51部。
第一部分,毕老师深层次剖析了历史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如丝绸之路使中国的丝绸等传入西方,并进一步解析中国历史上大汉王朝统治下男耕女织,日夜辛勤的耕织劳作以供应西方大量的丝绸需求状况。
第二部分讲述了唐王朝的繁盛昌荣给予马可波罗这个外国友人的震撼以及玄奘西行传入西方文化。玄奘西行著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记述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都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玄奘与马可波罗,虽然是不同文明的不同个体,却在文化的长河中得以相携中流。
第三部分为文化散文,很少有同学对其有什么深入了解,今天或许是同学们与其初识,毕然老师简单阐述了文化散文的概念:“文化散文以文化名人、历史掌故、有文化内涵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物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在写作过程中有独到、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涉及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的思考。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也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 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写历史,一定要透露现实意蕴,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又一种文化形态在脑海中蹁跹,拓展了同学们的文化视野。
第四部分毕然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文化散文的写作过程:体裁、主题、角度、搜集素材、采访调查、加工整理的步骤缺一不可。毕然老师深情讲述了曾经的采访历程,并讲解了如何去采访。首先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当地人文、地理、历史等综合知识,比如动、植物、民俗、民风、传说、建筑风格、美食、风物等,还要了解当地居民的当下生活状态、精神风貌等。资料素材的来源有许多渠道,要提前做好功课资料,素材的运用要深入生活,走出书斋,同学们从毕然老师的讲述中受益良多。
采访调查的环节被老师特别强调,各个方面的选题、策划、方向、主题都要再三斟酌。采访前的准备更要充足:要注意访问气氛、采访提问、现场观察、采访记录、采访核实、制定采访提纲、迅速建立与采访对象的良好关系、亲历现场。采访记录现场观察的方法有:打开感官、刨根问底、选好位置和角度、随时询问、问深层原因、现场录音、手工记录等。
在讲座的最后,几位同学向毕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感悟与问题,老师也做出了简洁而深刻的回答。至此,本次讲座完美结束。
(作者:(创意写作学院/王雪梅 张彩乐) 编辑:chu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