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7点,创意写作学院白海飞老师带领作家班学生在青藤书院开展了一场渡冬读诗会。
活动开始,白海飞老师说,每当我感到寒冷的时候,我就会拿起一本诗集来读诗,读诗让我感到温暖。因为读诗就是在与诗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有人和你对话起来,自然就忘记了寒冷。白海飞老师鼓励大家出声读出自己喜欢的诗歌,在声音中体会是诗歌之美。
白海飞老师首先为大家读了一首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并向学生介绍了欧阳江河写下这首的背景。1987年“青春诗会”,《诗刊》社组织与会诗人到一家玻璃工厂参观。事后欧阳江河在一张烟盒纸上写下了这首代表作。白海飞老师谈到,写诗就是写你的“即下”。就像欧阳江河写这首诗一样,他看到的玻璃就是他的玻璃,他将玻璃从精神、文化、历史、社会多个视角间进行转换,完成从抽象概念到具象事物的延伸。
接着,学生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并谈到自己与诗歌相遇的故事。班弘越读了海子的《你的手》:北方/拉着你的手/手/摘下手套/就是两盏小灯。他说他十分喜欢这样的比喻,他给大家解释到他的理解,将手比喻为小灯,灯是温暖的明亮的,而手套阻挡了温暖与明亮,所以“我们”拉手时要摘下手套,彼此温暖,互相照亮。
杨亚鹏读了露易丝·格丽克的《登场歌》,他谈到他是在高中读到的这首诗,当时就是这首诗打动了他,让他爱上了诗歌。尤其是:生与死,我知道/对于黑暗的本性/这些是证据,/不是秘密——这几句鼓励他渡过了高三那一年。
冯时读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向大家介绍了海子写这首诗的背景。他谈到海子的精神归宿就是大海,那是他找到幸福与安全的地方。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最真挚的愿景,却又陷入了某种纠结。他对大家说,但我们依然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比如写诗,读诗。
李思琪读了李元胜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她谈到,李元胜这里说的“虚度”“浪费”并不是真正的虚度和浪费。“低头看鱼”“把茶杯留在桌子上”“散步/一直到消磨到星光满天”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正是因为李元胜不是平庸意义上的虚度和浪费,因此它们呈现出新鲜的诗意。
李琪读了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她向大家介绍到这首诗是食指在做知青时因思念家乡写下的。她说,就像白老师刚才谈到的“即下”,当时的食指抓住了“四点零八分”那一刻,写出了自己的北京。
巩晓姣读了纪伯伦的《我的心曾悲伤七次》,她谈到这是高中到现在一直都很喜欢的一首诗,她喜欢这种在平易中通过思考发掘出来的浪漫和抒情。
李星阳读了网络上一首佚名作者的诗歌《是什么值得我们持之以恒地对待》,他谈到他之所以读这首诗,是因为这首诗短小精炼,巧妙地承载了作者当时的情感,能够与他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许林读了罗尔娜·克罗齐的《虎天使》,他谈到,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将田野的麦子比作老虎,描绘出一副宁静而充满危险与肃杀的秋天的田野图画。
高文慧读了苏瓷瓷的《站台》,她和大家分享道,去年苏瓷瓷老师来信息学院讲座带大家做的练习,一个人什么,像什么,太孤单。苏瓷瓷老师当时给的答案是:一个人投河,像游泳,一个人游泳,像投河,太孤单。高文慧谈到诗歌用词的精准与创造,就是一首诗产生诗意的关键。
大家都读完诗后,白海飞老师回答了几个大家关于现代诗歌的疑问,散文诗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真正的诗意是什么……白海飞老师还谈到自己是如何喜欢上诗歌的,他称赞大家的起点都很高,高中就读到了露易丝·格丽克、李元胜、纪伯伦这样出色的诗人的作品。白海飞老师鼓励大家继续多读经典诗人的经典作品,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创作“即下”的诗歌。
活动中,大家情绪高昂,津津有味地听白海飞老师和大家一直聊到了9点多。最后,许林为大家献唱了一首《琵琶行》,本场读诗会在古雅典致曲调唯美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同时大家也表示十分期待下一场读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