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我院两位老师的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日期:2023-09-08  来源:不详   点击量:

6月21日,由青年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网、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新青年·新书写——张敦、焦冲、贾若萱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潘凯雄、徐坤、徐可、陈涛、张颐雯、王国平、饶翔、徐刚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围绕三位青年作家的作品和创作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我院两位老师的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青年是标注时代最敏感的晴雨表。新时代鼓舞新青年,呼唤新书写,青年作家要自觉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使命。张敦、焦冲、贾若萱是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河北文学素有坚实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三位青年作家的创作中,他们敏锐捕捉社会发展变迁,观照社会现实,揭示生活本质,注重对新时代城乡人群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探索,创作出多篇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

我院两位老师的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图为研讨会现场。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肖煜摄)

张敦,原名张东旭,1982年生于河北枣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高研班学员。曾获得第三届孙犁文学奖、首届贾大山文学奖,被评为第三届河北十佳青年作家。与会专家认为,张敦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为他的小说创作积累了深厚的生命体验。其小说中的人物多半是在生活中漂泊的小人物,他们不甘自身处境,有过理想,有过奋斗,有时会遭遇失败,或者蜕化为“多余人”。尽管如此,张敦的内心并不会随着人物的失败而沉沦,他在凡俗的生活中打捞诗意、寻找诗情、追寻理想,因此诗歌是他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他内心始终亮着一盏善和美之灯,读者能够从其作品中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与此同时,其小说也探讨了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问题。

焦冲,1983年生于河北玉田。2008年开始在《当代》《人民文学》《山花》《青年文学》《长城》《长江文艺》等发表作品。曾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佳作奖、2017年度广西文学奖。与会专家认为,焦冲的作品具有绵密的生活质感,饱含着对人物生活情态的细致描摹,生活内在的肌理纤毫毕现。他善于通过社会话题来讲述故事,这既有利于形成某种热点效应,也是作者把握现实的有效方式。其作品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性进行深度挖掘和思考,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悲悯情怀,人物往往透出暖意和善良。他通过熟悉的城市生活和人群,支撑起写作的现实感,通过话题的切近性,营造出生动的现场感,进而彰显出生活的细节与质感。这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写作道理:广博的社会生活和虔诚的写作态度,永远是创作的坚实基础。

贾若萱,1996年生于河北保定。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长江文艺·好小说》《中华文学选刊》《西湖》《江南》《青年文学》等。曾获第六届西部文学奖·90后新锐奖、首届《湘江文艺》双年奖。与会专家认为,贾若萱的文学创作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细微观察。她的创作有着开阔的面向,尤其擅长审视介于乡村和都市之间的小城生活,以冷峻的笔触描摹小城人的坚守、出走与归来。其作品通过书写普通人在物质和精神双重欲望下的挣扎求索,构建了对当代青年生存境遇的哲学隐喻。

三位青年作家表示,专家的点拨让他们受益匪浅,文学与时代密不可分,今后将潜心创作,努力肩负起青年作家的责任和使命,用更多思想深刻、刚健有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书写讴歌伟大的新时代、新征程。

(作者:chuangyi 编辑:chu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