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徐清松(创意写作学院教师)
讨论者:创意写作学院小说工坊、诗歌工坊、儿童文学工坊
记录整理:窦昕蕾 苏财巧
时间: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
地点:上河书院207教室
《夜游神》:建构与解构为一体的佳作
刘梓皓(智能工程学院)
四段文字,四封书信,两段人生,看似毫不关联,却在我读到第六章节的时候恍然大悟,那种悲痛在那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只看第一二章节让我感觉这是猫的自述,直到后来猫到人的转变让我震撼得无以复加,对猫的同情转变到人身上的感同身受,情绪在这一刻释放到极致。第六章节最后说,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夜游神,厚重的黑纱是独特的象征。这是贬义还是同情?在我看来那是灾难过后幸存者的另一个视角的独特描述,编辑和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隔空对话,在来回的信件中故事成形,引出的是三十年前亚麻厂的爆炸和小米粒失踪十年的东北疑案,小说不同视角来回变奏,真相逐步清晰,猫的,阿姨的,警察的三种视角下的叙述让这篇小说前因后果更加清晰。让人共情,让人感同身受,是一篇很有深度的小说。
段宇琪(经济与管理学院 )
说真的,刚开始读《夜游神》的时候,我不是很懂它说了什么,只是它的记叙事件的手法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读用回信夹杂记叙事件的方式写的小说,感觉这样的手法很新颖,而且这篇作品的时间转换做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很明显的割裂感。而我现在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写,事件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这篇作品为我以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次阅读也让我明白,一篇成熟的小说不仅可以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反映一些社会现实,还可以让我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学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于悦(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作品的语言精炼,视角的转换极其自然。叶姨对于苦难的叙述用了朴实的语言,并不夸张抒情,反而让人直观的感受到爆炸带来的毁灭性创伤。作品有大量的伏笔。在第一篇来信的时候就提到的“我的眼睛不太好”。第五章中小穆说,我看到了云的用意,有时我看不见它们,但总有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注视着你。和通篇倒数第二段的,叶姨颤颤巍巍上了楼,两座烧伤楼之间,什么也没有,没有云彩,没有鸟儿,也看不见一个人相呼应。情感上的层层递进也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叙事结构,就连作者和叶姨的对话中也有体现。第五章小穆把文章看做一个虚构的故事,而第七章小穆说“现在我会找您,我自己能找到。”在最后不但再次转换人称,而且最后一段的“时间”好像一根被燃烧的线香,落下的香灰填补了圆的结尾,只留余味,让人忍不住翻回第一页细嗅余香。
张佳荣(商务英语学院)
初读《夜游神》,我最大的感受是:小说巧合过多,悬疑氛围被稀释,以致于看至中途,我便已经猜到了文中两个主人公的身份。但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对这种频繁的巧合设计突然有了新的理解。
四封退稿信,四篇来稿节选,小说以编辑和作者一来一往的稿件交流为叙述模式,向我们逐渐勾勒出一桩桩残酷与温情交织并存的陈年旧事。通过编辑小穆和作者叶姨的隔空交流,我们能很明显地捕捉到许多关键线索:小穆弱视的双眼与先天性眼疾的养女……诸如此类的照应和对比在小说中频繁出现,处处设伏,让读者一度能预知情节的发展,但如果与结尾处叶姨和年轻警察的对话联系起来,我们不妨设想,小说前期所铺设的那些显而易见的细节,全然是作者的故意为之,使得整篇小说形成了一个“局中局”的套娃式叙事结构。就像小说的结尾所说,叶姨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小穆讲述属于她们的故事。如此看来,那些在阅读中感觉巧合过多的体验,是否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场局呢?复苏的情感,浮出水面的真相,所有的回忆都在小说的紧凑变奏中渐渐归位。这样新鲜的表述,不失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供写作者借鉴。
马翔宇(艺术传媒学院)
《夜神游》把叙事中的一些情节,前后颠倒了,导致刚开始看的会很难看懂,可以照这个34561278的顺序看。一个美丽的亚麻厂女孩皱洁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中全身被烧伤,成为了“鬼”。同行的另一个女孩儿王亚丽,在她们精神崩溃的时候,一个代表希望的种子登场了,她是一位同皱洁王亚丽一样的烧伤孕妇女工放弃性命而留下来的,她叫小米粒。不幸的是,小米粒陪伴皱洁和王亚丽的第七年时不幸走失,她们又开始回想起以前痛苦的折磨,开始寻找小米粒。得知了小米粒被拐卖给了一对无法生育的夫妇且这对夫妇很愿意尽全力医治她。其实到这里我们就会出现一个幻想,小穆说不定就是小米粒。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充斥着太多的巧合。文中说的:未明真相的孩子会将“妈妈”两个字用眼泪打湿,陪我夜游半辈子的星星,不会告诉我,她和我很近,她会穿过整条河,在一个温暖的地方安全坠。
王秉玺(食品与环境学院)
《夜游神》从一稿到四稿,人物形象渐趋明晰,历史图景渐趋整全。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穆与叶的对话关系,前者是刊物编辑,后者是投稿作者。一方面,穆对叶的引导,促使叶反复展开、书写自传式的回忆,从纠缠其中并延续到现在的伤痛中表达并传递故事,有能力讲述自我故事的发生、转变,在叶对自我故事的讲述中,在叶与穆的倾心交谈中,叶有可能发展出和自己、他人、世界的新的关系,有可能将创伤记忆重新平复,整合到经验之中。另一方面,叶的讲述仿佛为穆提供了 一面对镜,借此穆重新梳理生活历程,步步走来,渐次诚恳逼近自我生命的起源与内核。
薛欣悦(淬炼商学院)
我认为这是一篇出色的小说,全篇以回信与小说片段交织的新颖文体,为我们缓缓诉说了一个沉重的故事。以1987年哈尔滨亚麻厂爆炸这一事件为背景,写出主人公以叶姨为主的女工们绝望又充满希冀的矛盾情感,爆炸后的创伤是巨大的,在心理上更是如此,她们执着多年寻找小米粒,有独属于她们的烟花庆典,在痛苦中逐渐对世界坦然。作品设置转折巧妙,直到最后才点明了人物间的关系,令人惊讶。语言生动细腻使读者有所感触,文字中透露出最真实的事件和情感,最后以一种最平静的方式结尾,见者无不伤感敬畏。
刘姝琪(淬炼商学院)
我觉得《夜游神》写得非常好,作者用四篇退稿信和四篇小说节选来构成。主要讲述了叶子女士和小穆感情在不断的升华。写了爆炸发生的全部过程,笔触是非常的刺痛和沉重的,在周围人的眼中,他们也成了怪物。但是他们收养小孩,救助小孩,也与他们在真实世界所做的事情是有对应的,自己充满了爱与希望。夜游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灵,主人公也是身受重伤,却11年间不断地在夜晚寻找小米粒,她也是充满爱的生命。
徐清松(创意写作学院教师)
我负责阅读《夜游神》与《河桥孝子》两篇小说,在抉择哪篇让同学们阅读时颇费踌躇。这两篇风格迥异的小说指向了所有作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怎么写与写什么哪个更重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蘖所在。由于个人偏好,我最终倾向了前者。因为这篇小说阐释空间更大,悬疑与巧合接榫紧密,是有难度的写作,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填补空间。把一个寻找被拐卖的儿童的故事讲得从容不迫,别有洞天。
毫无疑问,《夜游神》像博尔赫斯的小说一样,结构精巧,构思缜密,足够烧脑。是一部煞费苦心的小说,也是一部建构与解构为一体的小说,四封退稿信与四篇节选稿件之间生发了既互补又互相阐发的功能。作者以后现代的拼贴、碎片化、元叙述、互文性等艺术手法,
以动物视角(猫)、女性视角(叶姨、小穆)、男性视角(警察)的自如切换,完成了内部的逻辑自洽,并在小说结尾形成叙事闭环,且毫无违和感。
伍尔夫说,优秀的写作者都是雌雄同体。毋庸置疑,史玥琦就是这样的写作者。
(作者:chuangyi 编辑:chu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