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发布日期:2023-11-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主持人:徐清松(创意写作学院教师)

讨论者:创意写作学院小说工坊、诗歌工坊、儿童文学工坊全体师生

记录整理:窦昕蕾 苏财巧

时间: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

地点:上河书院207教室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白鲟》命定的寻根

————————————————————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翟翔宙(经济与管理学院)

像《白鲟》这种类型的小说我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的。第一次读的时候有些晦涩难懂,读起来感觉很难受。第二次阅读,就能逐渐理解小说内容和作者的想法了。小说里面多段时间线相互交织,从不同角度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仲明对于父亲是孝顺的,同时我感觉作者对男人也是非常了解的,小说里面没有太多的抒情,主人公只有在某个特殊事物的刺激下才会放开自己的情绪。人就是利益加一点情感的结合体,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和以前读的小说有很大的区别,简单来说,它有个性,有灵魂,没有去迎合主流三观,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小说。

徐玉莹(经济与管理学院)

小说以已经灭绝的动物“白鲟”作为题目是非常吸引人的。以仲明为刘先生做工为线索,引出了以仲明为代表的在外漂泊的人像“白鲟”一样“迁徙”的生活。何文田曾是一片繁华的富人区,这说明仲明幼时的生活是富裕的,里面的房子代表情感寄托,但他的童年生活却是不幸的,破碎的家庭,严厉的父亲,都使他迫不及待地想摆脱父亲的掌控,可当他攒够了寻找母亲的钱,父亲的突然病倒又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不得不开始忙碌地打工以支付父亲的医药费。作品写出了异乡人在情感上的复杂性和在生活中的无力感。无法洄游的白鲟,最终导致灭绝,房子会有新的主人,但是家却只有一个。没有情感寄托的异乡人在外漂泊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或许不值一提的情感联系,在这篇文章中表现的很深刻。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曹轲嘉(淬炼商学院)

读了白鲟一文,我刚开始读的什么懵懵懂懂,我感觉人物很乱,也读的不是很懂。我回头看了一眼题目,“白鲟”?为什么叫白鲟呐?为什么文中的一些人物总要提白鲟这个动物。我开始读了第二遍,我认为仲明就是白鲟。白鲟就是由于回不来家终至灭绝,仲明在香港和曼彻斯特之间迁徙,但他没有家,这里的家不只是房子,还有家人都不在的意思。主顾刘先生,他可能有有点白鲟的意思,从江西南昌来到香港不也是回不了家吗?我不知道作者本意刘先生仲明这些白鲟的化身会不会“灭绝”,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会。读到最后,我还有种感觉,他们都渴望回家!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朱彬馨(淬炼商学院)

在读过这篇作品之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传承这一个线索。第一个线索是房子,房子由一位女士转到仲明,再到后来的刘先生,这是物质的传承。然后是刘先生将对白鲟的知识讲述给仲明,继而仲明又将关于白鲟的知识交给家贤,这是精神上的传承。在这样的传承下,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在华人的坟墓上盖高档小区,这是当时那个社会下,人们思想的麻木。我认为作者以白鲟为题目是希望能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促进社会变革。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侯元怡(艺术传媒学院)

作者说《白鲟》讲的是关于上手住户与后来者之间或许不值一提的情感联系,但我看来其实根本就是两个几乎陌生的人之间偶然的对话,人生是一条长河,我们站在河岸边看着生命中的人在这条河上乘船经过。仲明的船从香港开到曼彻斯特,过着仿佛白鲟一般的迁徙生活,他在船上,但也在岸边。那些与他无关的好像是他人的故事,其实根本就是自己的过去。三言两语好像就已经将自己的余生托盘而出。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人生不过是过眼烟云,是热情火花喷出的黑烟,烟袅袅上升,我们却滚滚而下。”就像是走向灭亡的白鲟一般,人不过是个往下坠的铅锤。但下坠是思考的过程,就像毁灭和重建了二十九次的滕王阁一般,人生终究会像是流动的河,带着被遗忘的和逝去的东西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在岁月的洪流里川流不息。

文学期刊品读课(3):读邵栋作品《白鲟》

(刘向莲 创意写作学院教师)

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说读不懂、太乱,但同学们没有注意到作品的主题,在读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会去查询白鲟的信息,就知道白鲟在繁殖的时候是要洄游到原来的地方,但因为人类活动,因为人类的滥捕和水库大坝的修建,导致到它回不去。小说的主题是寻根、回归,每个人都是有思乡情结的,作品中的刘先生是一个到香港留学的异乡人,他在香港买了房子,离开家后是有思乡的,再说仲明,有同学说在文中没有看到他要回家的片段,其实从他父母去滕王阁的那个时候,仲明其实也是有回家的,游滕王阁也表现出了思乡情结。还有同学说小说乱,关于白鲟的主题,乱在滕王阁的出现,如果不用大量笔墨去写滕王阁这一段,不插入曼彻斯特打工,也不会乱,这两个地方我个人觉得有点多余,如果不插入这两件事小说会更好一些。这四篇小说的技巧性故事的设置都很好,很值得同学们去学习。图片

写作工坊老师们在活动现场聆听同学们的发言

(作者:chuangyi 编辑:chu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