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冯泽:如何设计一首诗
发布日期:2024-10-30 来源:信院创写
点击量:
10月18日周五,上河书院207“创意鉴赏在上河”系列讲座继续举行,主讲是创意写作学院教师冯泽,讲座的题目是《如何设计一首诗》。有50多名同学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开始,冯泽老师说,每个人都有写出一首好诗的能力,我们在阅读诗时,可以从一首诗的语言、叙事、抒情、思想等方面进行审美。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写诗呢。冯泽老师用朱赢椿的《设计诗》举例,他给大家分享其中《一夜无眠的诗人》。冯老师说,新诗写作比古诗写作自由,描述可以更加清晰,在写新诗时,不要受困于使用语言的格式,尝试用自然的方式写诗。语言是诗的形式,诗的内容是美的内涵,我们可以展示发现美的过程。冯泽老师又分享了《米格尔街》当中《B.华兹华斯》里男诗人和女诗人的故事。鼓励同学们,除了在语言中体味诗的美,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通过分享《设计诗》里的《汤太咸了》和《春夜读<春>》,冯泽老师告诉同学们,在诗歌中的叙事要有跳跃性。跳去琐碎、跳出已经从美出发的想象,用具体的、有实感的文字,搭建桥梁,使读者能借由文字抵达美。接着,冯泽老师分享了傅林的《水流进远方……》和王强的《树影》,分析怎么在诗中控制跳跃的节奏。
“当你成为诗人的时候,你就会为任何一件事哭泣。”诗人是美的使者,当诗人找到美时,诗人用哭和美沟通。写诗要找到看诗人哭泣的视角。要多用不同的角度看人、看物,就像《镜子里的我》和《厕所》,情感态度可能因为视角的转变而变得独特。
冯泽老师分享了两首简单的小诗,《停电了》和《小蜜蜂》。诗是无聊的,也是有意思的。写诗有时运用的思想可能是矛盾的,“平凡”“伟大”,“浅显”“深刻”,诗人为什么要写诗。你是否能在写诗的过程中,反复确认寻找自己,进行思想的斗争。诗是语言、技艺和思想的融合。冯泽老师建议同学们,不要急于用思想写诗,积累诗的经验,除了读诗,读杂书,生活、玩,在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整体的体验和思考后,再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诗中。荷尔德林说,人,诗意的栖居。若有人此时从钟楼走下,那些楼梯,这便是寂静的生活。因为,若人的形象这般离群索居。人的可塑性则显而易见。(林克译)冯泽老师最后展示了,Dasha和林克对这句诗不同的翻译,祝愿同学们能找到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本次讲座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