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文学期刊品读课 | 读杨遥小说《美声唱法》

发布日期:2024-10-30  来源:信院创写   点击量:

图片

2024年10月20日上午,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小说工坊、小说创作与评论工坊、诗歌工坊、剧本工坊百位同学在副院长张东旭(张敦)、作家教师徐清松、申宏伟、白海飞、冯泽、仲艳婷六位老师的带领下,在细雨蒙蒙中来到介休张壁古堡进行户外采风教学活动,大家游览完可汗庙、空王行祠、二郎庙和万米军事的地道以后,齐聚于张壁古堡阔大的宴会厅内,开展了本次“文学期刊品读课(《中篇小说选刊》2024年增刊第二期)”活动,本次教学由徐清松老师主持,集中讨论了杨遥的小说《美声唱法》和胡丹娃的小说《和声叠影》。十几位作家班学生争相发言,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2023届诗歌工坊的陈志勇同学和2024届诗歌工坊的李箐泽同学由于对《美声唱法》的观点不同,现场经过数个回合的交锋,依然不能达成和解,将本次户外教学推向了高潮。

图片学生观点碰撞实录

图片李箐泽李箐泽(2024届诗歌工坊学生,反方):坦白说,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昨天晚上我才刚读完这篇小说,感觉有些疲惫,我觉得可以用“细声细气”来形容它,小说的语言过于平淡。这篇作品写得好像是虚构中的现实,然而现实感又太强,以至于读起来非常平淡,缺少了应有的戏剧冲突。它过于描绘日常细节,连烟囱、桌子、床单、被罩这样的东西都描写得很详细。我举个例子,小说中写到“处理过的白衣人从100块大洋上面冒出来,在空中形成白色云团”,虽然很生动,但这些细节让整个小说显得琐碎而冗长。对于我而言,这样过度的细节描写并没有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反而削弱了我作为读者的想象空间。读者本可以通过阅读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但小说把这些细节写得过于明白,反而让我们失去了这种幻想的乐趣。尤其是情节的推进,我读了两遍后,才大致明白这篇小说想要探讨音乐、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关系。但如果你带着期待故事情节发展的心态去读它,你会觉得故事节奏很缓慢,缺少核心冲突,所以整体感觉很枯燥。

图片主持人徐清松:我们“文学期刊品读课”的宗旨是“一切从文本出发”,同学们的发言可以互相反驳,老师也可以反驳学生,学生也可以反驳老师,反驳完了不能记仇。李箐泽同学的发言我觉得挺有道理。还有谁想发言呢?咱们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就好了。

图片陈志勇陈志勇(2023届诗歌工坊学生,正方):我想反驳一下李箐泽同学的观点。你说小说的细节描写太多,但我认为细节恰恰是小说的灵魂,是小说用来展现世界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你提到的那些过于详细的描写,其实我觉得是小说中很成功的一部分,尤其是它能帮助我们构建出非常具体的场景感。小说确实需要细节的支撑,而这种细节也正是展现主题的重要方式。你觉得这些细节太琐碎,但我认为它们恰好写得很好。虽然这些细节并不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但它们让人物的生活和所处的环境显得真实可信。这篇小说不像一些情节驱动的故事,它更偏向一种内在的思想表达,可能你读得太快,没能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味。对我来说,这些细节不仅仅是琐碎的日常,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人物的心境和生活状态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细节的完成度很好,不至于显得冗长和啰嗦。李箐泽:我并没有说这篇小说不好,我只是想表达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偏爱虚构性强的小说。对我来说,阅读小说时我喜欢把自己代入情节中,尤其是那种能激发想象力的作品。而《美声唱法》过于现实的描写让我难以进入到故事的幻想世界中。可能是因为它写得太真实、太日常化了,我没有从中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情感冲突,这让我觉得它的趣味性较低。不过,我并不是否定它的价值,我只是觉得这篇对我个人的吸引力要弱一些。

图片陈志勇(左)与李箐泽(右)现场辩论徐清松:嗯,大家的阅读体验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你更喜欢虚构性强的小说,而有的同学可能更喜欢写实风格的作品。邵瓷同学,我对你的发言充满期待,你怎么看这篇小说?

图片邵瓷邵瓷(小说创作与评论工坊学生):《美声唱法》这篇小说给我留下的印象主要不是情节,而是它所传达的思想。说实话,这篇小说的情节并没有让我感到特别吸引,主要是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互动我不是很感兴趣,比如苏晓春、绿珠、小齐和穆总的关系给我的感觉有点平淡。不过,这篇小说最打动我的是它所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于理想追求的讨论。小说中的苏晓春是一个对电影有着执着追求的女青年,她不愿意拍商业片,而是坚持拍文艺电影。我们都知道,文艺电影的观众少,投入大,回报低,这在现实中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还有小说中的唐铭,他学的是美声唱法,但现在社会上对美声的兴趣越来越少,大家更喜欢的是通俗歌曲或者流行音乐。这种对高雅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冲突,使我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思考。特别是小说最后一句话:“真正的艺术是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东西。” 我觉得这句总结很有力量,它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艺术和理想。徐清松:说得很好,邵瓷同学的发言让我感觉你对小说的思想性分析得非常深刻。你关注到的是小说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和对艺术的讨论,这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方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继续发言?

图片冯泉冯泉(剧本工坊学生):老实说,这篇小说我昨天没看,今天才匆匆看了看。但我可以说一下对《美声唱法》的第一印象。小说的开头让我感到很亲切,它的叙事节奏很缓和,情节也比较贴近现实。我觉得这种写法虽然不华丽,但很真实,带有一种生活的质感。故事虽然显得平淡,但在这种平淡的表象下,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探讨更深层次的主题,尤其是关于艺术、生活和个人理想的讨论。唐铭在饭店里唱美声,这种情节设置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饭店这种地方通常是嘈杂的,大家都忙着吃喝说笑,但他在这种环境下唱起了美声,给人一种突兀但又很特别的感觉。这种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碰撞让这个场景显得更有张力。所以虽然我时间不多,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但这篇小说的气质和氛围让我很喜欢。

图片刘瑞祥刘瑞祥(小说创作与评论工坊学生):我读这篇小说的第一感受是,它描写的是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变革背景,展现了新时代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冲突与挣扎。小说通过描述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只能消费网络文学和通俗歌曲这样的“快餐文化”,来反映传统文学和高雅艺术逐渐被忽视的现象。我认为小说的思想性很不错,它试图让我们反思这种文化和精神上的蜕变,呼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学和高雅艺术的价值。但从故事性上来说,确实有些平淡,情节进展很快,尤其是前半部分写得有些匆忙,让人感到故事缺乏高潮,难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不过它在细节描写上还是很出色的,比如关于唐铭的美声理想,他并没有成为一个成功的歌剧家,而是只能教小孩唱歌,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写得很有意思。

徐清松:刘瑞祥同学的发言很到位,特别是你提到的文化蜕变和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这确实是小说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发言?

图片王鸿毅王鸿毅(小说工坊学生):我觉得这篇小说的情节太日常化,缺乏起伏和变化。人物形象刻画得不够丰满,尤其是唐铭这个角色,除了他追求美声唱法以外,我们很难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性格层次。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有些淡薄,缺少戏剧性。虽然作者想通过平淡的日常生活来表现艺术与现实的冲突,但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感到故事有点松散,没有足够的张力。徐清松:感谢你的发言,你提到了人物塑造的问题,确实是小说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部分。接下来请郭晓婉同学发言。

图片郭晓婉郭晓婉(小说工坊学生):我觉得这篇小说的情节相较于前一篇(《和声叠影》)更加流畅,也更容易进入阅读状态。小说中唐铭在饭店里唱美声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饭店是一个嘈杂的环境,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但当唐铭开始唱美声时,突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这种场景让我感到艺术在生活中能够起到的力量和震撼。这种细节展现了年轻人追求梦想时的那种突兀和孤独,表现了他们在追求理想时需要更多的鼓励与认可。但同时我觉得小说的结尾有些仓促,虽然它试图升华主题,讲述艺术是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但前期的铺垫可能不够充分,导致结尾的升华显得有些突然,没有完全展现出艺术理想的追求过程中的艰难和挫折。

图片贾幸辑贾幸辑(小说创作与评论工坊学生):说到小说中的理想与现实冲突,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只能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选择一些“快餐文化”,比如流行歌曲、通俗小说,来排解压力,而像美声唱法、古典音乐这种高雅艺术,它们的受众的确很小。小说中唐铭的遭遇让我想到现实中很多人,虽然他们有着很高的艺术追求,但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放弃或者妥协。这个问题在小说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普通人工作是为了生存,没有太多时间去欣赏和理解那些更加专业和高雅的艺术。我觉得这篇小说虽然情节不复杂,但它反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社会现象。比如,我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如果你想真正了解生活的艰辛,先把‘番茄小说’卸载了。”这句话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大众更倾向于娱乐和轻松,而不是沉浸在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东西里。徐清松:非常有意思的见解,贾幸辑同学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延伸出对小说的理解,也让我们思考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接下来请冯泽老师来分享您的看法。

老师发言集锦

图片冯泽老师:从整体上看,我觉得这篇小说在语言节奏上比上一篇《和声叠影》更加紧凑,情节推进得较快,能够快速进入主题。但有一点我想指出,小说在处理情节时,尤其是在人物行为动机方面,有些地方处理得略显仓促。比如,在宴会场景中唐铭的表现和他对美声的执着,虽然看似合理,但细节上却有些过于简单。像这样的行为描写,小说需要进一步挖掘出人物的内在情感和动机,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为何如此行动。另外,我很喜欢小说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气息和对现实生活细节的描写,但有时候这些细节有些琐碎,削弱了小说本身的文学轻盈感。如果能在细节处理上更有选择性地去表现,小说会更具可读性。徐清松:谢谢冯泽老师,您对小说细节描写的看法很有道理,的确,在文学创作中,如何权衡细节和情节推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接下来请仲艳婷老师发言。

图片仲艳婷老师:我觉得这篇小说的主题非常值得探讨,它主要讨论了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我特别认同之前同学提到的“执念”这一点。在一部优秀的小说中,主人公对理想的执念往往是故事的核心力量。好的小说总能通过这种执念来打动读者,比如门罗的《我母亲的梦》、毕飞宇的《青衣》。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妥协的决心,而正是这种执念让他们显得真实而动人。但我觉得在《美声唱法》中,唐铭对美声的追求虽然真实,但这种执念并不够深刻。我们没有看到他在追求艺术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内心挣扎,更多的只是看到他在生活中的小小妥协。理想的追求本应充满艰辛,但小说似乎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种艰难的过程。另外,关于自我和解的问题,我也认为小说可以探讨得更深入。毕竟,不是每个人的理想都能实现,很多人最终只能选择和现实妥协,但如何和解,如何处理这些失落感,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一个方向。徐清松:仲艳婷老师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中的执念和人物内心世界之间的联系,非常有深度的见解。小说不仅要呈现出人物的行动,还要深入刻画他们的内心冲突,尤其是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碰撞时的反应。接下来,请白海飞老师发言。

图片白海飞老师:首先《美声唱法》与《和音叠影》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选材真实。小说故事中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大多来自于作者自己的生活。故事中诸多细节的描写,之所以真实、可信,正因为此。这其实是一个写作者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意识,就是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出发,挖掘表达内容,这样子至少不会出现没东西可写的问题。并且,从自己的生活写起,也可以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避免在生活的合理性上失分。

另外,这两篇小说都包含了“理想与现实”这一主题,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因为它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并在这上面消耗人的一部分精力。这一主题下的文艺作品,刚才冯泽老师提到了电影《立春》,那个故事中,王彩玲、周瑜等角色的现实遭遇仿佛是很多人遭遇过或将要遭遇的,当然这也只是可能性之一种。《美声唱法》中几个角色的现实遭遇亦然。在每一部包含“理想与现实”这一主题的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对这一现实问题的思索,杨遥老师在其中的态度和结论是“向理想主义致敬”“人应该追求一些高远的东西”等等。

这里我想到了阎连科的《风雅颂》,主人公杨科把自己的大半身用在了对诗经的研究上,但最终还是不得志。小说中有两处情节设计,让他的形象一下子就打动了读者,一处是杨科给一群卖身女子讲课,另一处是他进入精神病医院给一群患者讲课。两次讲课中,他在他的研究成果上的那种被认可的获得感,彻底涌动了出来。另外还有电影《钢的琴》和《宇宙探索编辑部》,一群人为女儿造钢琴,一群人去找外星人。探究的都是人在追求某些事物时,在现实冲突的遭遇中,发生的一些荒诞、梦幻的事情。但这种荒诞、梦幻确是十分打动人的。于是我十分期待在《美声唱法》看到那群热爱电影热爱文学的人,他们能做出一些更加个性、更加趣味的事情,来肯定他们自己对于所热爱事物的坚定与执着。

徐清松:感谢白老师的详细分析。我们今天的讨论非常精彩,每位同学和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大家能从这次讨论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在接下来的写作中进一步探索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复杂性。最后,请我们的张院长作总结发言。

图片张东旭(张敦)院长:通过今天同学和老师们的发言,我发现大家对这两篇小说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对于《美声唱法》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人物塑造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大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觉得你们的勇敢和批判性思维非常可贵,这样的态度是讨论文学作品时最需要的。《美声唱法》无疑是一篇讨论理想与现实的作品,这是一个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几乎所有作家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人们如何在追求理想时不被现实生活所异化?这个主题从卡夫卡的《变形记》开始,直到现在,依然是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我觉得杨老师这篇小说的立意是非常好的,它探讨了人们如何在追求艺术理想的过程中面对现实的妥协。唐铭是一个追求美声艺术的人,但现实中的他只能教小孩唱歌,苏晓春热爱文学,最后却走上了导演的道路。这些人物的命运都反映了现实对理想的不断压迫。不过,我对这篇小说也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首先,它缺乏足够的情感冲突和戏剧性。故事开头,唐铭在宴会上唱美声的情节确实很好,表现了他的执着,但相比于杨老师另一篇小说《把自己折叠起来》,这种冲突显得不够激烈。《把自己折叠起来》中,那个人在宴会上为讨好他人把自己折叠起来,这种情节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更具讽刺意味。而《美声唱法》中的冲突虽然也存在,但情感的冲击力稍显不足。其次,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限制了它的表现力。小说通过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讲述苏晓春和唐铭的故事,这种视角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客观性,但它也限制了我们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的机会。尤其是苏晓春从文学爱好者到成为导演的转变,叙述者并没有展示出她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困境和挑战。我们只看到了她最终的成功,却没有看到她为此付出的努力,这让她的转变显得不够真实和有说服力。再次,我觉得小说的趣味表现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说中提到了《尤利西斯》和《战争与和平》,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和唐铭想拍的龙城历史片放在一起,显得趣味有些不协调。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想表达对故乡文化的热爱,但这种热爱与高雅艺术之间的割裂感还是比较明显的。最后,我还想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觉得作者在处理人物时稍显保守。比如唐铭这个角色,他面临的是现实生活的压力,但小说并没有让他做出更多“出格”的行动。其实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力越强,小说的张力也会越大。如果唐铭能够在生活中做出一些更激烈的选择,甚至是牺牲一部分道德底线,小说会更有深度,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在我看来,好的小说应该有纠结和冲突,人物的内心应该充满拧巴的感觉。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追求高雅艺术与面对现实的挣扎,这些都是很好的戏剧性元素。比如电影《立春》中的王彩玲为了追求艺术梦想,她什么都愿意做,这样的形象才更有力量。可在《美声唱法》中,人物的行动和心理冲突还不够激烈,这让整篇小说的情感张力减弱了不少。总体来说,《美声唱法》是一篇有思想的作品,但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大家在写作时,不仅要关注主题和思想的表达,还要注重人物的内心冲突和行动力。只有当人物面对困境时做出复杂的选择,小说才会更加真实、有力,才能更打动读者。徐清松:感谢张院长的深度点评,您对小说中的冲突、人物塑造和趣味表达的分析,让我们对这篇作品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同学们,今天的讨论非常精彩,每位同学和老师的发言都让我们对小说有了不同理解和思考。这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解读,更是一次对写作手法、主题表达的反思。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能够吸取这些宝贵的经验,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图片

撰稿:王垚鑫 冯一平

美编:邓佳玉

摄影:张东旭 柴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