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授课 | 仲艳婷+贾缨琪:叙述视角与心理学的交织
发布日期:2025-04-08 来源:信院创写
点击量:
2025年4月3日下午,在7教406教室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本次课程由创意写作部门的仲艳婷老师和通识教学部的贾缨琪老师联手执教,将叙述视角与心理学巧妙结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盛宴。
课程伊始,仲老师通过展示山西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龙形觥”的不同角度图片,让学生感受先人的审美和艺术,以此启发学生思考叙述视角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紧接着,仲老师系统地讲解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叙述视角的概念及其特点,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每种视角的优势与局限。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仲老师依次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案例分析。她首先以《红楼梦》和《西游记》的开篇为例,展示了零聚焦视角下作者如何全方位展现故事背景,并让学生想象如果有外星人来地球上,如何以全知视角的方式对外星人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物件;随后,仲老师以鲁迅的小说《故乡》和《孔乙己》为例,分别阐述了内聚焦视角下主人公视角与见证人视角的区别;最后,通过介绍美国文坛巨匠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杀手》,仲老师阐述了如何在外聚焦视角下营造技巧叙述中的紧张氛围。
与此同时,贾老师在仲老师授课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利用自卑感与自主性的理论对鲁迅小说《故乡》中少年闰土与老年闰土的变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少年闰土展现出对自然极强的掌控力(捕鸟、刺猹、识辨潮汐),这些技能赋予他“实践自信”,然而长期贫困与阶级压迫,导致中年闰土的“规矩”言行不断被封建礼教规训,从而令其认知低下,使闰土丧失改变命运的动力。这一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人物性格背后深层原因的兴趣。
课程接近尾声时,仲老师总结指出,在许多优秀的小说中,作者往往会灵活运用多种叙述视角,如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和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即是一些典型例子。这些作品通过转换叙述视角,使得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对此,贾老师给予高度认同,并针对《竹林中》的真相的不可靠性:每个叙述者为维护自身形象篡改事实(如强盗强调英勇,女人渲染贞烈,亡灵诉说屈辱),进一步阐述了人记忆的不可靠性(记忆并非“录像”而是“再创作”,受感知偏差、信息混杂和情绪干扰影响,记忆的重构性导致“真实经历”被篡改为虚假记忆)。
撰稿:信院创写
美编:孙慧珍
责编:申宏伟
图文来源:信院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