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品读课(上):读薛舒小说《北窗》
主持人:徐清松(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作家教师)
讨论者:创意写作学院2023届作家班小说工坊、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诗歌工坊、儿童文学工坊全体师生以及太古科幻学院教师申宏伟
记录整理:曹译夫 王津津
时间:2024年4月21日星期日
地点:上河书院207
徐清松(主持人,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作家教师)
徐清松(主持人,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作家教师)今天我们品读的是《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4年第4期上的中篇小说《北窗》和短篇小说《九三年》,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位嘉宾,他就是来自太古科幻学院的申宏伟老师,申老师是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是创意写作专业科班出身,希望同学们多向申老师学习。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品读,发言顺序为先学生后教师,发言规则是赞美可以无上限,但是批评必须有底线,批评的底线是不能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学生发言:
有些谎言令人意想不到,有些真相真的无法相告
李雪雪(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学员):
小说给人最初的印象是描述了大龄女性桑文佳与程序员唐世杰的婚姻和日常生活,他们只见过几次面就匆匆闪婚,两个人相处得也比较融洽。但是在桑文佳快要爱上唐世杰的时候,发展方向出现了一些变化,我觉得属于空间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唐世杰因为工作的变更,他的生活空间发生了变化,然后他又出轨了,因为这种空间变化,小说后面才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女主桑文佳在第一段恋爱时住在对面的27号楼1703室,后来怀孕后前夫出国留学,把婚房送给了桑文佳,而唐世杰的秘密是有一段领证但是没有走到最后的恋情,而且给女方买过一套房子。他们都有各自的秘密。但唐世杰的生活简单,他向妻子全盘托出他的经历,在我看来唐世杰在前面的描写很单调,甚至是乏味,家庭没主张,平时没爱好,也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在闪婚之后他似乎成了一个透明人,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工资卡上交给了桑文佳。桑文佳隐瞒一切,唐世杰坦白一切,但是就是这么老实的一个男人,最后竟然会出轨,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造成了一些反差。在这么矛盾的纠纷中,曾在北大读哲学的桑文佳也陷入了一种纠结。我觉得作者把桑文佳安排在北大哲学系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在她的生活中需要去思考,正是因为她读哲学,所以能够在自己陷入纠结中找到一个名言安慰自己,她能思考并给自己找到一个清楚的定位。故事发展到最后需要一个结局,这个结局我没有完全看明白,我就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故事说或者不说都需要一个结局,一个答案。所以桑文佳爬上了北窗,那个可以看到自己秘密的北窗,她必须要跳楼,必须要让别人看到,至少要让出走的唐世杰看到。虽然最后跳楼失败了,她最后可以一脸平静地提出离婚,但其实离不离婚实质上并不重要,路人只在乎跳楼的过程,并不在意究竟是谁在跳楼,而在这个过程中对面楼有人因还不清贷款而跳楼,路人就一哄而散去对面了,没有多少人会在意这边的事情。
马翔宇(诗歌工坊学员):
我的感受就是其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好,《北窗》中的女主桑文佳,第一次坐在北窗会感觉到冷,然后穿上毛绒袜子。而第二次故事高潮时,即使被淋湿也不感觉冷,我觉得写得非常好。还有就是前几次坐在北窗时是没有被发现的,最后被人们发现坐在北窗上的时候,她的心理变化写得很好。然后我想说一下这篇小说对当代社会上一些问题的反映,现在有很多像桑文佳一样的人,在父母的愿望和寄托下成长,导致桑文佳没有主见,或者说是一个没有被深爱过的女性角色,被父母规划好了人生。这篇小说里也写了很多关于谎言的事,谎言确实很多,隐瞒打过孩子,男方先透露说出自己出过轨这件事,这些谎言的描写有很多。然后这个作品中的细节非常多,比如文中说桑文佳心理不安的时候就会玩消消乐,说她已经玩了789关,这说明她内心里有很多次的不安。人生中确实有一些谎言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也确实有些真相真的无法相告。
李晋(2022级小说工坊学员):
我想分享的最有趣的一点,就是我看到了一个自恋狂用谎言编织生活,让自己的生活与真实的生活大相径庭。如何完成这种自恋呢?就是利用表演,通过表演自己去完成。自恋的核心就是形象,这个表演不仅仅是对其他人的表演,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表演,比如文中写到桑文佳在跳楼前都在演绎,女主甚至将死亡当成表演,其实死亡本身是不附带任何价值的,死亡就是死亡。而且再说文中所写的跳楼的人,真的会感谢她吗?女主人公是自恋的以为自己给了对方演绎的机会,而她只是一个进行死亡幻想的人,把死亡当做一种享乐的游戏,贷款人把死亡仅仅是看作死亡本身。而女主人公还有一个特质是无欲无求,她听到老公出轨了的时候,甚至会有点同情,而这种同情的心理,正是一种高位俯视。因为自己太自恋了,所以不允许自己痛苦,不允许自己受伤,哪怕痛苦也可以美化成享乐,就比如说可以看到故事中夹杂着大量的文学以及哲学的一些用语,碎片化的东西其实对于思想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她可以用这些东西来包装自己,这都是对于这种自恋的一种包装,是形象的一种附加品,一方面是物质,一方面是精神。然后她从痛苦中掌握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我说的她的无欲无求,就是“我不需要从你身上拿东西,你也别从我这里取走什么”,能够自我融洽的一个情感体系。还有另一个就是小说中经常提到撒谎和死亡,然后我就在想死亡和撒谎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能想到的一个点就是,无论死亡还是撒谎都只是它们本身而已,死亡这件事只有人才能给予它一种游戏以及享乐的价值。包括撒谎。也是你把它当成魔术或者当成其他东西,这些都是从它本身脱离出来之后,对它进行的一种美化。学生争辩:
女主人公是自恋狂?是表演死亡?我不同意
陈志勇(诗歌工坊学员):
首先我冒昧地说一下,我完全不同意李晋同学的观点,我可以确定你读过精神分析类的书籍,因为自恋这个东西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精神分析上的术语。你说的所谓表演性人格,你可以这样联想,但是在我这里是完全说不通的。首先来看这个人物,我觉得桑文佳有强烈的反内卷性质,为什么呢?母亲从小就跟她说,你要上复旦大学的新闻专业。然后她通常就不听话,经常编织谎言说自己出去玩了。然后这个哲学专业的设置也很有意思,比如说她说谎,或者其他的一些行为,因为她读了哲学专业,就都可以去解释了。然后包括她的一些谎言,其实都是一种强烈的反内卷性质。在我眼里这就是很躺平的一个人,她在一个专科学校里当老师,什么都不在意,大学专业也一塌糊涂,就只是和男主相遇后才一路发展。今天中午我和白海飞老师讨论女主为什么会跳楼的问题,我当时说可能是因为爱吧,我后来思考了一下觉得并不准确。就是桑文佳可能对男人产生了一种迷信,就是很想和他有一种联系,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一旦男人离开之后,就会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而女主再想到自己所有的谎言,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突,这可能会让她对生活丧失希望。不过我个人不太理解的地方就是,她看到有一个人跳楼了,她瞬间不想跳了,我没有想通这一点。
李晋: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好,我的确看过很多精神分析方面的书,但是自恋其实不是一种专业化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所说的人格分解或者什么防御机制一样不常见,自恋这个词用得是非常多的,而且生活中也很常见。陈志勇:你说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你这个概念套得不太适合,表演型人格我也没有感觉到。文中特意提到童年,小说中只要提到童年,肯定是童年出了问题,都会因为以前的原因导致她长大了变成什么样子。就像我说的她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反内卷的性质,就是躺平的那种,这是我的看法。李晋:我得解释一下,可能我们一提到自恋和表演就觉得是一种贬义性质,其实我提出的时候内心并没有注意到从外界来看这是一种贬义的性质。当我说自恋的时候,我内心的意思是她对她自己的形象有一个出不去的圈,当然不代表这个自我形象是假的,她真实的自我与虚构的自我是同时存在的,或者说假如没有那个虚构的自我,她也不能做到无欲无求。很多人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是给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某个角度上来讲也是一件好事,这种状态本身背后会不会有一种心理原因,一些我没有注意到的现象,不管顺不顺应这个时代,都是自己保护自己的方式,就像从童年汲取东西一样,我觉得似乎可以被解释。李雪雪:我也不同意自恋狂的说法,其实我有另外一个想法,我觉得桑文佳可能并不是自恋,因为从小妈妈就对她要求很严格,让她一定要考复旦大学的新闻系。我觉得她是有一定情感缺失的,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所以桑文佳内心是完全没有力量的,完全不能自恋,生长的过程中,母亲让她觉得情感缺失,所以她才对买车买房、出人头地等等这些事完全没有感觉,她的内心大部分都是麻木,没有知觉的。而她有感觉的时候,可能就是偶尔感觉有些空虚无助,完全没有居高临下俯视唐世杰,她觉得有点喜欢上了他,但是他出轨了,而她是北大哲学系的一个才女,她不可能歇斯底里去质问,她只想让唐世杰看到她的态度,哭着说不离婚了不离婚了,所以最后跳楼失败了,她有点遗憾有点想明白了,答案并不是是或者不是,所以和自己和解了,所以理智告诉她还是要离婚。陈志勇:我认为我和李雪雪同学的观点类似,如果她内心没有力量随波逐流的话,那么这个故事就没有矛盾,也就不会发展,父母关不关心她等等这个点并不是小说重点。无论撒谎还是假装跳楼,都是一种抗争。李晋:另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之所以说情感高位,是因为女主没有真正参与进去。比如说男主出轨了,正常来讲假如深爱的话那女主应该难受或者有其他感受,但是女主毫无感觉,其实就是没有情感参与。女主本身对男主就是同情的,同情这个词本身就是不参与的,是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她绝对是一种俯视,而俯视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陈志勇:我还是想反驳一下,你要是完全说俯视角度我不同意,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她是一个复杂的定位,她既俯视又渴望爱情,你有没有发现?李晋:我能明白,因为无欲无求的时候,她有痛苦流露,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就是她面具下暴露出的一面。这个面具就是无欲无求,这说明起码在她说她同情的那一刻,她是俯视的。但是故事进展到后面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更痛苦的一面,比如故事中一直提到谎言是用来治愈自己的伤心。陈志勇:其实我觉得她并不是治愈自己的伤心,她只是想给自己一个解释。李晋:她一直说谎言可以治愈她,确实是可以看到的,对吧?陈志勇:对。主持人旁白:大家要注意两点,第一点,这个女主人公没结婚前,她打过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女主人公是你,你嫁了个老公,这个老公不知道你打过一个孩子,我们在共情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办?而且在同一个小区里你还有一套房子,那个房子就是前男友留给你的。在这个情况下,你知道你的伴侣出轨了,其实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对不对?我们要想,这个女主,隐瞒了自己有一套房子,还流过产,这些加起来比起老公出轨,哪一个更严重,更具备杀伤力呢?学生发言:
在纷繁的人世中,提炼微妙的人际关系
张佳荣(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旁听生):
我想从小说诞生过程来谈谈,因为对同学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北窗》的诞生也是女主秘密的自闭,但也是我们写作的一种路径。我想说说我阅读的时候的构想,作者在创作谈中说,她的灵感来自于儿子总是喜欢撒谎,所以是从生活经历中提取的灵感,我们也应该对生活有敏感力与观察力,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去思考小说的主题,然后是人物形象以及故事的进展。这几个点是无法单独拿出来解析的,所以我想结合起来讲这个故事。首先《北窗》的线索是双重的,明面上的线索就是桑文佳想跳楼,还有一个暗线是桑文佳关于北窗的秘密以及唐世杰前后两次的坦诚过程,作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倒序的手法,又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了一些文章,我注意到空间应该是由大到小,由广到窄的一个过程。从都市的生活下到家庭的生活,之后又回归到夫妻俩的生活。这个时空叙事和线索,很像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里说的“晶体”写作,晶体有很多面,各个面有各种光相互折射,主题就有很多。然后我读出来的更多的是都市化大环境下个体的精神世界:桑文佳很喜欢撒谎,这个撒谎其实是有节点的,并不是随意撒谎。这些节点都是在一些欲望流露的时候,比如关于小红花,她是想要多看电视,还有她难过或者崩溃的时候,就会有撒谎行为。我觉得无关道德吧,现在的都市化越来越严重,人和人的纽带没有那么紧,夫妻关系也没有传统那么稳定,这应该是作者想要写的内容吧。我觉得复杂纷繁的人世中,提炼微妙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不错的写作方向。最后想说一下小说的结构,我觉得刚开始的结构有点繁杂,刚开始说在跳楼,然后写到抬腿走了等等,这些部分拆分开会更好一些,因为这样看有些杂乱,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章,否则会有些生硬。
刘嘉祺(小说工坊学员):
我觉得刚刚讨论的很有趣,我就突然很想说些什么。这个小说的开头很吸引我,桑文佳想要跳楼,双腿悬空坐在五层楼的高度,我就一直在思考她为什么想要跳楼呢?刚刚也提到了串联全文的是说谎,男女主各有各的秘密,而反差的一点就是女主人公是擅长撒谎的人,但是和唐世杰的相处过程中竟然逐渐爱上了对方,而唐世杰一个看起来敦厚老实的人竟然出轨了,我觉得这个反差很有趣。说到这个谎言,同学们刚刚辩论过,为什么桑文佳喜欢撒谎呢?我个人觉得桑文佳撒谎确实是有某一个节点出现之后才撒谎,我觉得她撒谎的原因就是她想逃避现实,逃避不想看到的情况。
姬雅杰(小说工坊学员):
读完这篇小说,我对里面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有一些感触。文中写了女主的两段感情经历,而女主对于两段感情都能用平淡的语言和态度去面对,也让她哲学出身这一点更加立体。在情节处理上,衔接很流畅,不管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交代都很明确,哪怕分散讲也能让人读明白。然后前文出现的秘密,说谎和枇杷树这些事物,后文都有解释,我觉得很好。读完之后我竟然没有觉得撒谎不好,反而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事。
杨知健(儿童文学工坊学员):
我准备得比较仓促,刚刚听了很多观点,主要讲的就是说谎。关于说谎,我也是一个比较喜欢说谎的人,我也知道说谎对人的伤害非常大,这篇文章中的两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谎言,而结婚之后谎言的弊端就出现了,于是他们两个人一个跳楼一个出轨。我也对现代社会有一些思考,关于恋爱这个问题,两个人应不应该坦诚相待?应不应该说谎?应不应该用谎言去掩盖自己的过去?
凡中静(儿童文学工坊学员):
我在看《北窗》的时候有疑问,为什么不是其他方向的窗呢?在前文可以看到桑文佳很少打开北窗,这扇北窗正对前男友赠予的那栋楼,在跳楼的时候她应该就是在想不仅让现任看到在跳楼,而且也抱着希望前夫也能看到她跳楼。前夫在谈恋爱得时候在国外出了轨,而现任在婚内出了轨。所以我更偏向于桑文佳通过跳楼希望两个男人对失去她感到悔恨。作家教师发言:
生活结束的地方,小说才真正开始
白海飞(诗歌工坊作家教师):
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上一个同学说的我非常认同。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会通过过激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引起别人的悔恨。当别人做了一个你觉得别人对不起你的事,你就会做出一些行为试图让他后悔,试图让他比你更难受,就好像在比谁爱谁更多一点儿,我觉得这是小说中很好的一点。还有一位同学说到撒谎对现实的逃避,现实也是,故事中也是,我们往往以撒谎的形式来自我保护,这正是对现实的逃避。我首先说这个小说比较好的地方,就好像张佳荣同学认为我们要看到小说的缘起,在现实里要能够看到细节,要对生活有关注,这才是我们写作的来源。比如这个小说揭露的就是一种情感危机,这种婚姻危机是一个普遍现象,亲密关系中要不要向对方坦白,也让人有所思考,这就是我们阅读的意义所在,或许你现在没有类似的事情,但是阅读过程中你会有思考。然后是小说中悬念的使用,这个秘密是逐渐揭开的,第一个是孩子,第二个是前夫的房子,按照我对细节的发现,或许还有第三个秘密,五年了没有孩子,可能是女主已经不能生孩子了。其次在悬念上做了加强,悬念一般就是“是什么”,当女主交代了打过一个孩子之后,男主以为她在开玩笑,也给了读者虚晃一枪,这到底是不是真实发生的?悬念的真实性是小说很好的一点。徐清松老师也提到了这是一个螺蛳壳里做道场的,40分钟之内的故事。童年对一个人的塑造非常重要,小说对婚姻中的纠缠进行了展示,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和作者本人经历息息相关,并且是她所熟知的,在生活中同学们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另外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觉得缺陷是小说叙述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要是我,我会再写跳楼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危机。两人提及过去,比如“当时你不是要跳楼吗”等等的争吵,故事到文章这里其实才刚刚开始,文章表现的婚姻危机都是现实生活。小说进行到这里只是发现了问题,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来,我们常说生活结束的地方,小说才真正开始。这个时候才开始设想安排主人公去应对危机。主要的明线就是按照女主跳楼的时间顺序写的,我觉得提后面的故事会更加好。另外的话,在看了作者创作谈之后,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作家的创作谈是一种不诚恳的态度,又要名人名言,又要说自己的哲思等等,我觉得这种不诚恳也造成小说的不诚恳,小说的不诚恳主要表现在女主身上。这个女主又想躺平生活,又要在某些方面对别人有严格要求,甚至时不时“作”一下,跳个楼表演给人看。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她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典型的现代女性的形象,即要求独立又担心无所依赖。
张敦(副院长,小说工坊作家老师):
《北窗》的主题表面上是讲谎言与生活的关系,作者也是这么认为的,实际上,是女性的情感问题,她们的“爱情逻辑”问题。我觉得,这主题很有意思,也有书写的必要,非常值得写。对女性心理的把握,这篇小说是非常厉害的。小说的结构,是以主人公爬到窗户上,准备跳楼这几十分钟的时间为主线,串起她从小到大的生活,主要写了对她心灵产生影响的若干事件。小说分为七个小节,几乎每个小节都是以主人公当下的时间点为开头。全篇只使用主人公的视角,这样能保证方便快捷地构建起她的内心世界。叙事者也是站在女性立场进行发言,对男性的描述有种反讽的意味。我觉得,这是优点。情节设计方面,枇杷树是个亮点。小红花、吃醉虾、羊毛袜等等也不错。缺点是:整体阅读的感觉是生冷,有些硬,因为匠气太重了。结尾处另一个人跳楼的情节来自新闻事件,但过于意外。女主人公前男友赠予她的房子恰在她和老公租住的小区内,还遥遥相对,这很是巧合,关键是后面没有更好地利用这个设定。大家可以参考阅读一下霍桑的《威克菲尔德》。
申宏伟(太古科幻学院教师):
我看小说没有太关注这些,我觉得同学们老师们说的点能够给大家很多启发,我觉得我能给的可能没有那么多。这个小说我不是很喜欢,我觉得和我阅读趣味有关系,我不喜欢和现实伦理贴得近的小说。虽然不符合我的阅读趣味,但是我不否认这篇小说很好,我觉得作品怎么诞生确实很重要,大家看创作谈的时候,这个小说的缘由是因为一个新闻,我觉得对创作者来说这个状态非常重要,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个八卦新闻,但是只有作者会写下来。我就想到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在街上走,看到一个老人泪流满面,他一直在想为什么,他想到说可能这个老人一辈子靠卖血为生,但是突然就不能卖血了,于是就在街上哭了。这个一定是余华杜撰的,当时在街上其实只有余华注意到了,作家就是主动站到事件背后去一探究竟的人,这对于任何写作者都特别重要。最后我想说我对标题的一些想法,我觉得核心不在于东南西北的方向,而在于“窗”。就像卡尔维诺写《树上的男爵》,为什么大地广阔却非要在树上?而人死有那么多方式,为什么女主一定要跳楼?小说的七个章节,每一节开端都是女主坐在北窗的场景,在这个场景的基础上倒序故事,而桑文佳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俯视的视角,她在反思回味自己前半生的生命状态。这个小说比较有哲思,除了哲人的句子,另外就是站在高处回忆自己的生命,我就分享这么多。
陈年(儿童文学工坊作家教师):
我先来说一下自己的感觉,这是一个特别“精致”的小说,我这是加了引号的精致,我当时没有选择《北窗》,就是觉得文章的设计感太强了,我们去看年轻作家的作品,虽然有瑕疵,比这种有设计感的小说要好。看到作者的创作谈,一个人跳楼的时候,另一个人跳下来了,这种巧合用到了小说里,与现实生活离得太近了。我们运用现实生活并不是复制,复制并不高明,小说应该有变形,而不是直接复制,小说后面作者是偷懒了的,结尾是最不好的地方,我觉得新闻或者现实的复制应该有变形,而不是完全复述一个故事,去夸张变形才能有突破。然后是戏剧性的结尾整个把小说拉低了,作者也许想以轻反重,但是我觉得这是对生命死亡的轻蔑。还有作者写的生活与谎言,爱情与谎言,谎言是一种良药。去年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沉默》,也写到人一生中不断说谎,我们幼年都说谎言不好,但是随着成年,我们都是在不断说谎。我很想讲一下我经历过的事情。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个发小,有一天她父母离婚了,原因是她的父亲在车把里藏了十块钱,工作以后我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父亲藏私房钱。这导致后来在我的婚姻里,我知道我的爱人有小金库,但是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总会去争什么不忠诚啊之类的,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
徐清松(主持人,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作家教师):
这期杂志上的六部中篇小说,只有这篇我才看了7页就决定了品读它。我当时就想到一句话:“旧人不知我近况,新人不知我过往。”我们处在一个时间点上,不可能袒露所有的人生经历。为什么选这个作品呢?因为题材上提到了校园爱情,这和同学们的当下生活很贴近,女生喜欢学霸,而学霸比较高傲,我当时就觉得有伏笔。后面女主结婚了,对面窗口还有一个房子,我觉得那个房子也应该有事件,比如前男友住在里面什么的。目前小说中呈现的对面的房子并没有发挥它的艺术力量,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作者虚构的能力有待提升。而小说中的细节特别真实,这是我选择这部小说的第二个原因。比如男生在女生脸上啄了一口,粉底就粘在男生眼镜边上,这个细节很好。第三个原因就是对时空的压缩,螺蛳壳里做道场,在40分钟之内完成故事。这种时空压缩对读者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这对作家是有难度的。当然,我对小说结尾也不满意,女主自杀有一种表演性质,而她一直在撒谎,最后能不能反转一下?比如发现最善于撒谎的竟然是她老公,或者对面窗子有她前男友,我认为这部小说结尾的力量是比较虚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