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创意写作学院在箕城书院开展了“我爱文艺片”观影计划第一期活动。本期活动,由张东旭老师带领作家班成员,观看了山西导演贾樟柯的成名作《小武》。
该片讲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县城的梁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成为囚徒的过程。
观影前,张东旭老师强调,观影时不要看手机。并向大家解释,文艺片就是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是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区别于商业电影的一种影片。作为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的学员,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多看些文艺片。
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可以从文艺片中得到什么?张东旭老师说,首先是审美的满足。与商业电影给你的“爽感”不同,文艺片不但会引起你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且其深刻的主题和准确的电影语言,会刷新你对艺术的认知。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每一部经典的文艺片都有个非常棒的故事,我们通过观影交流一起分析故事主题、结构和人物,获得对好故事的全新理解。
观影后,作家班成员针对《小武》的叙述技巧、镜头运用、人物命运、故事设计等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通过一番交流和讨论,以及张东旭老师的解答,改变了大家之前对文艺片的认知,解决了大家担心故事沉闷、看不下去、看不懂等问题。
观影感受
李思琪:
影片一开始就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小武武搭上一辆公交车,他坐在一个人手却伸进了人家的口袋了并掏出了皮夹子。从而知道了小武的身份是一个小偷。在广播里讲严打犯罪与小武小偷小摸的行为形成对比且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暗示了后面主人公的命运。
本影片的小武一共经历了三次背叛,分别是友情,爱情和亲情。小勇作为小武的发小,在他金盆洗手做买卖发家,进行结婚,却没有告诉小武,甚至在小武遵守当年的承诺给随礼。小勇却不要。小武反复说着你他妈的变了,可以看出小武重情义且恋旧。第二次背叛是爱情,在歌厅认识到胡梅梅,陷入爱情之中,在这时小武也开始发生改变,换上新的衣服,学会唱歌,在邮寄箱投放偷来的身份证,这都是他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标志。在用自己笨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在小武买来金戒指之后胡梅梅却坐的轿车跑了,小武失去了自己的爱情。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了乡下的家中迎来了第三次背叛。家中人觉得小武辱没门风,还将小武给母亲的金戒指送给家中排行老二城里的媳妇。小武又被父亲打出家门,此刻的小武已经彻底的失望开始坠入深渊,开始作案。在他作案之时被逮捕,在电视上的曾经好友说着小武被抓好与警察关上电视,说他真傻和给予一丝丝善意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结束的最后,小武铐在街旁的电线杆上。周围的群众好奇的停下来看着被铐起来的小武,像是在看动物园里的动物。
小武是一个处于社会变革快速发展的县城青年,他重情义,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尊心强,在经历了三次背叛之后,彻底陷入时代的洪流之中。
巩晓姣:
所有人都在看着小武的时候,感到害怕,无比挣扎,殊不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底层生活的“小武”,小武也曾对生活中的美好伸出援手,可是没想到那却是另一个深渊,最后只有法律的制裁。
李琪:
作家班开设的“我爱文艺片”活动,对于我而言更像是“远离手机,享受电影”的活动。
全程瘫着欣赏完贾科长的电影《小武》,发现里面充满了乡土气息,心里的吐槽是:“呀,我也走过这种土路。”或者是“嚯,这角色长得像我爷爷。”
山西汾阳话有亲切的部分,也有听不懂的部分。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电影里有没听过的歌与事,却也不妨碍去感受电影中的情感。
小武,为了疏解与发小越走越远的苦闷,去歌厅唱歌,意外以为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爱情;希望永远地留住感情而买的戒指,又成为了与家人争执的导火索;电影结尾,扒手惯犯小武被警察抓住,拷在了路边。一街道的男女老少围着他,但镜头没有再多给到他被围观以后的反应,镜头很长,以至于我的大脑感到我好像也是被围观的人,或者说我们看电影的人本就是围观者团队中的一份子。
总之,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来的电影。
班弘越:
电影《小武》,用普通人小武的视角画面再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电影画面冰冷压抑灰暗,仿佛被关进牢笼。电影只有吵杂的人群和汽车的过路鸣笛声之后便都是各种音乐声,仿佛音乐是人们生活唯一美好的东西。画面故事简单朴素,贴实生活,让人倍感亲切,却又带着悲情色彩。
画面开始时几个镜头的墙上刻着一九八二与小武小勇的名字,和后来警察小卖铺老板和小武的对话隐隐讲了两人之前的故事,之后又通过同样性质的路途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社会地位的反差表达了深刻内涵,并加深了小武的悲情色彩。
在友情的崩裂后小武在舞女梅梅身上找到了同样的失落感,两人开始靠近,并让小武着迷,但舞女希望能找到更坚强的臂膀,于是早早不告而别。
小武在落魄中回到家,却发现亲戚过得很好,这更激怒了父母,父母找借口将小武赶了出来。
结尾小武又开始干起了老本行,但却露馅被警察抓了起来。当看到电视里播着自己的新闻时,仿佛与之前小勇结婚上电视相照应,小武仿佛也有了存在感,但却在结尾处被人群围观时,平坦的路面,冰冷的铁考,尊严无处安放的窘境结束了电影
整部电影充满了迷茫用纪录片的真实,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寂静的世界,动荡的年代。
刘文华:
小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虽然没有正当的职业,但是却有一颗对朋友真诚的心,他一直都记得当初与小勇出门时,许下的承诺,在小勇结婚时送他六斤的贺礼,影片中的小武虽然是一个底层人,但是通过他的对友情、爱情、亲情的追寻我看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但是很可惜的是小武没有走上正路,直到影片结束他也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手艺人。
刘睿华:
这部影片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真实,特别实际的那种,包括语言的交流,方言的运用,人物间的交流话题的琐碎,真实反应那个年代人物的特征,没有刻意的虚伪,皆源于实际生活,再者,全部用非职业演员去拍摄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没有明星光环,更加贴近观众,真实展现90年代汾阳城的面貌。片中的插曲也很用心,选用当时的流行歌曲,更有时代特点,主人公亲情友情爱情的一次次失败更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弊端,揭露社会问题,不迎合观众口味,走独特路线,来源于生活,刻画年代风貌。
段文静:
电影《小武》讲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县城的梁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成为囚徒的过程。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影片很真实。从电影开始的记者采访梁小勇后梁小勇送记者出门的客套话,到小武和父母吵架的话语,到影片中的街道、房屋,再到电影最后冷漠的围观者,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让人感同身受的。还有山西独特的方言让我感觉到格外的熟悉。
小武作为一个常年偷窃的人,他扮演的本就是令人唾弃的角色,他是有机会改过自新,重新开始的,但他没有改变,他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方式活着,在失去了和梁小勇的友情和与胡梅梅的爱情之后,二哥考了公务员找了城里的媳妇儿,家里为老二撑面子的方法,是要求兄弟姐妹帮衬,而这是无数人亲切又羞耻乡村记忆,在这时他又失去了亲情。他与父母大吵一架并发誓再也不回来,这时我们就可以猜想到他的结局。他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没有任何长进,所以他只能继续去偷,然后就被抓起来。
电影定格在他被锁在电线杆子上被围观,围观的人群一圈圈围在他的周围,麻木,冷漠,一言不发。他感到恐惧,无所适从,却无处可躲。他被剥光了衣服赤裸裸地展示在所有人面前,而这些人或许昨天还同他插科打诨,和他唠家长里短。他抛弃了他自己,然后他被所有人抛弃。这是特别荒诞又压抑的一幕。在这一幕前,我还对他偷东西这一动作耿耿于怀怒其不争,到这儿,则彻底地转向哀其不幸。他是活该的,却又是不幸的。
或许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大都是这个样子的,没有反抗和争执的勇气,都像小武一样是在时代浪潮和飘荡命运中晃来晃去的人。
陈琪:
孰为好人,孰为坏人,观看了贾樟柯导演的《小武》,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电影,运用的是山西本地的口音,描绘山西在30或是40年代背景下,一个“手艺人”即小偷小武,在遭遇了朋友的排挤,女友的抛弃,父母的厌弃之后,逐渐坠入深渊的故事。
小武虽然说他是一个小偷,在我们看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但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他把一叠身份证放到了信箱里,他虽然偷但也是有一定的原则。他作为社会的底层人物,从小的生活环境特别的艰难,在影片中整体的氛围就可以感觉得到。哪有什么坏人,小武听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要结婚了而不告诉自己,心里气愤但还是为他准备了红包,记得自己和他之间的约定,见了面,相对无言,自己把烟灰随处乱弄,他看到之后却放到烟灰缸里,感觉自己高人一等。小勇能说是好人吗,在我看来也不是,他虽然没有去偷,但他贩卖东西,也不算是好人,而他也是小武走向最后犯罪的重要推力。再就是父母,父母没有真心对他,而且欺骗他,把他扫出门,小武把他的戒指给予了母亲,他内心里其实是有善良的部分,但……我感觉父母总是拿着身份压着他,使小武没有任何的可以释放的地方。他在梅梅上找到了自信心,感觉自己不是那个小偷,而仅仅是手艺人,自己是梅梅的救世主,更像是一个男人,但当梅梅离开的时候,他最后的稻草也破灭了。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环境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bp机,买bp机的时候,他正是惬意的时候,而第二次,他因为bp机,进入了警局,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人联系他,万事如意是他最后听到的。我印象中还有一个画面,就是最后那个长的镜头,每一个路人看着他,他也在看着每一个人,感觉他们是社会底层之间冷漠,被生活压迫,但也是有有温情在的,售货店老板一直在不断的引导他,但直到拆迁了,小武没有任何可以去的地方。他也是在一步步才掉入深渊,他认为只有偷才能给他安全感。这么看来好人不一定是好人,坏人不一定是坏人,只能说是可怜人吧。
总之,积极面对生活吧,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有一些排解的渠道,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好的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