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天,总是这样,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2016年10月15日,周六。
今天是我们《古村夕照》写作小组第一次出去采风,大家都有点小兴奋。早晨七点多,踩着残留在校园地面上的露水,大家就在学校门口的停车场集合。A组和B组在许建霞老师和李先锋老师带领下,前往上安村。一路黄叶飘摇,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行车,我们终于到达了上安村,传说中人杰地灵出了54位太学生的村落,随便一户人家的青砖碧瓦都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古村落。

车尚未停稳,大家就都活跃起来。张着新奇的眼睛,对周围展开了观察。我们也是在此刻才开始了解这个不一样的村落,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村。这个村子不大,但它有着很多村子都没有的一些东西,那个已经破败不堪的古屋;那颗已经倒下,但还是不愿意腐朽的枯树;那个意义重大却没人在意的雍正古碑;还有那些本来在高高的庙堂之上却被扒下来用来砌墙的瓦......
因为是第一次来,所以我来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这里的路线,为此我用了一个小时,画了一张路线图,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上安村的一些情况。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山上破败的庙,那根凄凉的大梁。其他的建筑,都已经倒下,只有它还在坚守,很强的冲击力直接冲进眼球,感慨万千......

还有那只剩下半堵的古墙,连那座古庙,现在也变成了村民放干柴的地方。人们差不多已经忘记村子里还有那么一个地方。所以,今年春节贴上的对联,此刻仍旧在风雨中飘摇。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如果这个被世人遗忘的村落。人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想起来这个角落,如果有外人慕名前来采风,村民才会想起自家的院落很有看头。想到这些,心里总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那些话,可能只能用文字表达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而雨一直断断续续。中午饭是每人一碗面,淳朴的大叔一直问“大家吃饱了呀,正在长身体的小伙子们可要多吃点。”大家围坐在寒风里,吃着刚出锅的面条,浑身暖洋洋的,很是开心。
饭后,大叔拿出几本书,说是文化局的老师研究的上安村的村史资料。大家认真地听大叔讲解村口戏台和村中内阁阁老、锦衣卫总兵的故事。两位老师与那位大叔攀谈了解上安村的相关记载和历史。同学们没有走完村落的,再次出发。更多的同学决定去摘枣儿。说起这,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去摘人家的枣,还向人家要袋子,你们也是没谁了。然后,那些人就是鬼子进村般的向枣林浩浩荡荡地进行大扫荡了。经过商贩挑选收购过的枣树,残余的枣子特别的甜。我心里充满了负罪感,但是枣子却吃的心安理得,真看不起自己。
临行时大家拍照留念,再回头看一看这个村子,不禁感叹这个与大自然一起的村子里的朴实的人们,放羊、农忙,不一样的平凡。我不知道其他人注意到没有,村子的很多大门,是锁上的,没有人在家。这个村子正在渐渐消失,如果没有了那些见证上安村历史的古建筑,那么它,就会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忘记。

2016年10月15日
郭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