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创意写作学院邀请晋中市文联副主席、作家杨凤喜老师在多功能报告厅进行了一场以“文学创作中的常识性问题”为主题的讲座。创意写作学院全体教师、作家班、写作团学生共一百五十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文学与人生
杨凤喜老师从小学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谈起。他说,小学老师讲到的那些详略得当、结构严谨、生动感人等,都是我们一直在解决的常识性问题。然后,杨凤喜老师从文学与人生、故事与小说、真实与虚构、个人与时代、意思与意义五个方面,谈了如何解决这些困扰我们的常识性问题。
在谈论文学与人生时,杨凤喜老师首先谈了如何理解文学,文学的价值更在于它不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文学创作不能那个等同于实用性交换。杨凤喜老师以日常做梦的事情解释道,文学创作是精神层面的事情,饱含这希望、爱、人、世界的一切善意。杨凤喜老师鼓励学生们,写作之初要对文学多一些发自内心的的真爱。然后,杨凤喜老师以他身边一位因文学改变了生活态度的写作者告诉学生们,写作是我们相濡以沫的朋友,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可能离散,亲人可能反目,写作却可以一直陪伴,彼此安慰,相伴终生。杨凤喜老师还分享了他第一次发表作品和获奖的经历,以此告诉学生们,阅读和写作会让我们变成另一种人拥有另一种人生态度,喜欢另一种孤独。
故事与小说
杨凤喜老师谈到故事与小说。他说,故事只是小说的前身,小说的骨架,写作的过程就是赋予作品血肉,因此要强调语言和细节;作家的构思往往只是一个大框架,也就是故事的走向,具体的细节和场景呈现则需要更多的日常训练;小说的结构比故事灵活,承担更多的是审美和意义,我们写作的主题或者主题的指向不能太庸俗,应该有发现生活的独特视角,要在阅读中提升人生境界。
真实与虚构
在谈论真实与虚构时,杨凤喜老师首先引用了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他解释道,小说的真实指的是真实感,是说服力,是读者的认同感。杨凤喜老师阐释了现实中的事件放在小说里却不一定真实,是因为小说和现实是两种逻辑,两个系统,两个平行的空间。小说要在现实的基础上重新出发,构建新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模拟生活,仿造生活,还原生活。
个人与时代
在谈论个人与时代时,杨凤喜老师说,文学是个性化地产物,因为个性才具有价值。他举了现在人们都过着同质化生活的例子,以此告诉学生,首先要写自己,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要构建自己的文学地理,建立自己与事件的联系;同时也要关心、关注时代的变革,以个体的视角表现时代变革的价值。
意思与意义
接着,杨凤喜老师谈论了意思与意义。他解释,有意义是作品有思想价值,有意思则是有趣。他告诉学生,初学者首先要把小说写得有意思一些,在选材上、在表达上有意思,也就是要学会发现生活中得趣味;然后要去追求小说的意义,层层递进,登高自卑,写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文学作品。
讲座过程中,现场学生反映强烈,不时鼓起阵阵掌声。然后,杨凤喜老师就学生提到的特殊环境下创作素材的选取、儿童文学的文学性、虚构的合理性等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
杨凤喜,1972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晋中市文联副主席,《乡土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银谷恋》,短篇小说集《愤怒的新娘》《玄关》,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80余篇,散见于30余家文学杂志,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选刊转载,曾获赵树理文学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