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书院围炉夜话第17期 | 创意写作漫谈——文学、写作与人生

发布日期:2023-11-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为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使学生与名师面对面交流,11月3日晚七点,创意写作学院在上河书院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的张卫民,展开“创意写作漫谈”围炉夜话活动。张教授研究西方文学、戏剧和电影,曾发表散文、随笔多篇。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师生共同参与,张东旭院长主持。

书院围炉夜话第17期 | 创意写作漫谈——文学、写作与人生

此次漫谈从创意写作聊到王小波,从作家聊到写作者,从老师们的生活聊到同学们的生活,启发了同学们如何在文学中表达自己。

王小波与创意写作

学生们在得知张教授在下午做了题为“王小波与创意写作”的讲座后,好奇地发问,王小波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写作的。张教授说,他和王小波是朋友,但他说不清王小波是个什么人。王小波写的书很有意思,可如果他今天见到这么多人,可能不会那么有趣。王小波说他认为苦情诗人最可爱,也许生活中的王小波有点忧伤,所以在写作中王小波尽情释放自己。张教授说,在写作中,王小波是有良心的人。学生还好奇地提问,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故事,张教授幽默地说,那是李银河和王小波的故事,他知道,但不方便说。

书院围炉夜话第17期 | 创意写作漫谈——文学、写作与人生

写作的开始,关注你自己

通过作家班的学习,着手写作的同学们,向张教授提出了很多与写作相关的问题,写作者是怎么进行观察,怎么构思一个小说,电影对写作有帮助吗。张教授直抵写作的本质,回答说要关注你自己,写触动自己的东西。他说自己在得知王小波去世的消息后,默默地保存了他和王小波最后一次吃饭的账单。这个行为只和他自己相关,和别人没有关系。

书院围炉夜话第17期 | 创意写作漫谈——文学、写作与人生

钟小骏、程艳萍老师也也加入讨论,分享自己的独特经历,说每个人感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独特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独属于每个人的天赋。图片

写什么,我和我们的生活

张教授和作家班师生的漫谈,从写作逐渐进入了生活,张教授和学生互相分享生活。学生问张教授崇拜谁,张教授说他崇拜苏格拉底,他活在苏格拉底的世界里。张教授还说他特别迷一个叫勒卡雷的人,勒卡雷的小说从一个男人去酒馆打酒,使整个柏林生活都活了起来。学生说自己不太会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在写作中是不是需要考虑时代性。

书院围炉夜话第17期 | 创意写作漫谈——文学、写作与人生

张教授说,生活中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个人怎么面对时代,他也不知道。张东旭、钟小骏老师补充说,写作时无需刻意考虑时代,我们的写作本身就带有时代性。我们不用费力关注遥远的生活,我们身边的生活足够我们表达。

书院围炉夜话第17期 | 创意写作漫谈——文学、写作与人生

漫谈会最后张教授祝愿同学们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和鉴别力,多阅读,多写作,勇敢地表达自己。

书院围炉夜话第17期 | 创意写作漫谈——文学、写作与人生

学生感悟

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深刻的明白了,文学在一定意义上有充分的感知力,生活是一个很有代表象征力的例子,所以在进行写作的时候要善于多多的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理解生活,从微小处出发见真知;文学是玄幻的、是神奇的,在纠结的时候不如大胆去创作;不必纠结于素材构思的局限性,文学可以是空幻的,没有必要纠结于现实,大胆的去畅想就好!

——李庭昇(远景学院)

随着围炉夜话的结束,我心中的疑虑也随之消解了。之前一直很疑惑,如何写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呢?如何才能感受到一些东西呢。这次我知道了。感受他物,也就是感受自己。当我们慢慢感受自己,把时间留给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也就会慢慢的感知到外界,感知到外界与我们的联系。多感受,多创造,多表达,再回到感受。

——于悦(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chuangyi 编辑:chu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