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 | 冯泽:一起偷诗,拆开语言的盲盒

发布日期:2023-12-09  来源:信院创写   点击量:
12月1日晚七点,冯泽老师在上河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起偷诗,拆开语言的盲盒”诗歌讲座。


图片
讲座开始,冯泽老师先“偷”了许荣哲的创作守则,许荣哲的创作守则:一:我是唯一一个逃出来向你报信的人。《圣经·约伯记》二:真相的范围极小而明确,但错误却是无边无际。(米涅·渥特丝)三: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加西亚·马尔克斯)


随后冯泽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诗歌的创作守则:1.我是唯一一个逃出来为你写诗的现代人。2.诗歌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我们通过写诗,从沉重的生活中,完成向上的浮游。3.诗歌有结构,你需要用一句话或一首诗的过程,完成诗的结构。冯老师告诉同学们,诗,是可以偷的。

图片

冯泽老师从偷什么,去哪偷,怎么偷,三个方面展开讲述。冯泽老师说,在读诗写诗时首先要完成观念上的转变。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和史密斯所说,我们要乐于接受新经验和新观念;容易适应社会的改革与变化;面向现在和未来;既保持个人尊严,又尊敬和信赖他人。冯泽老师接着分享了诗歌《写信》,讲述了他被诗歌触动,进而写诗的经历,鼓励同学们积极寻找被诗触及的心动,大胆写诗。冯老师分享了他在退稿信里,收到的诗写体会,“诗歌,多少能让我们的尊严有个停靠之地;一切从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出发,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文字。”

图片

接下来,冯老师分享了卡尔·桑德堡的诗歌《世界之间》,借诗句告诉同学们,可以从三个世界里偷诗,“一个是我来自的世界”“一个是我正处在的世界”“一个是我接着要去的世界”。然后通过阅读黄灿然和韩东等人的诗歌,分享了不同诗人对三个世界的思考。

冯老师说,在生活中,我们好像也有三种人,看得见的人、被展示时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冯泽老师说,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自处,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像布考斯基忠告的那样,不要“被吞没、被消化、被建议、被干扰、被征服、被批评,变得四平八稳,毫无内容,像没油的坦克一样毫无动力。

图片

老师说,我们可以从语言、叙事、抒情、思想等方向偷诗,慢慢探寻自己的风格。他说诗歌就是语言的盲盒,通过诗歌可以拆开语言的盒盖,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他以自己的创作为例子,分享了如何玩转语言,尝试新颖的表达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讲座最后,冯泽老师鼓励同学们,一起“偷”诗,写出自己的诗歌。

撰稿:冯泽


图片:白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