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9点,李先锋老师的《创意写作》课堂迎来电影评论中心的赵静老师,两位老师与来自远景学院和国际学院的近四十名同学共同展开一节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漫谈“阅读”与“观影”。
这是本学期远景学院的第三次《创意写作》课,上课伊始,李先锋老师先讲述了文学阅读的基本常识,比如,什么是严肃阅读,什么不是阅读,老师通过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和真正的文学阅读进行对比,告诉同学们,文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然后又讲述了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六个纬度的差异,以及阅读的意义、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随后,赵静老师和李先锋老师便展开了围绕“在视频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应该阅读”为主题的“对话+交流”式授课。
赵静老师从自己的阅读和观影史开始谈起,简单回溯了自己的文学阅读和观影两方面经验,针对目前人们普遍不喜欢阅读,而更愿意选择视觉化的“阅读”,赵静老师认为两种“阅读”都是基于“阅历”的“读”和“三观”之上的“光影”体验,假如说“阅读”有门槛的话,那么选择观影可能是一条很好的通往阅读的捷径。
赵静老师问同学们,上述两种阅读之间的差异。
同学们的回答很多样,有的说,电影更直接,有的说,文字比较沉默,有的说,电影的画面更美,有的则认为,文字的解读空间更大。
接下去两位老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李老师以一幅灯笼的图片和“灯笼”两个汉字,来说明,视觉化艺术相比文字作品来说,对于人的思维和认知的干预更大,某种程度上说,它恰恰局限了我们的想象力,而看到文字后,我们会调动自己的生命经验去想象一个灯笼,每个人心中的灯笼不一样。
关于阅读的意义,赵静老师认为,尽管文字阅读是拓宽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但,电影在这方面的意义也不容小觑,我们可以把电影屏幕视为一个框,窗框或诸如此类的东西,它构成了我们通往自己经验之外的经验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它去窥探丰富多彩的世界,去感受、体验、经验自己生命中不可能有过的一切,同时,电影屏幕也是一面“镜框”,我们在这面镜子里窥探自己的内里,从而人情自我,人生无非就是向外和向内探索的过程。
关于当下大家普遍不喜欢阅读文字作品,赵静老师认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艺术,可能现在不是一个文学的时代,是影视化的时代,文学失去她的读者在所难免。但是不管是文学还是电影,都只是一个媒介,我们借由该媒介抵达自我圆满。当然,在媒介多元的今天,我们也要保持警惕,接受和享受媒介便利的同时,也该去思考和面对媒介之变对人的影响。
课堂最后两位老师交流了传统文学面对的时代挑战,在视频阅读漫溢的今天,文学阅读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甚至有可能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当阅读文学作品再也无法给我们带来灵魂的震颤,那么,这种艺术形式一定会被更新更好的其他艺术形式替代。因此,这就要求作家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实际上,经典文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追名逐利的写作,只能加快读者叛逃和厌弃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