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在远景学院财务(远景)2401,会计(远景)2401,数字(远景)2401的课堂上,创意写作学院冯泽老师邀请电影评论中心李晶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课堂,课堂聚焦东野圭吾的经典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两位老师分别从文学和电影的角度出发,带领同学们深入探讨。

1
嫌疑人X献身,真的有必要吗?
课程开始,冯泽老师用“案件卷宗”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回顾小说内容,让同学们找出其中的核心悬念、主要悬念和随机悬念。交流之后,大家选定,“嫌疑人X的献身有必要吗?”展开讨论。有人认为,石神的献身是为了保护那对无辜的母女,展现了他深沉的爱与牺牲;而也有人质疑,这种献身是否真的值得,是否违背了社会的正义与道德。课堂上,老师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同学们深入文本,从多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冯泽老师
在课堂上,冯泽老师分析原著小说的节选片段,李晶老师分享电影片段,引导同学们从多个角度理解“人物”的塑造。冯老师指出,分析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要需关注三个核心要素:动机、行为和过去。动机是驱动人物行动的内在力量,它揭示了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行为则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通过行为,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而过去则是对人物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回顾,它影响着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嫌疑人X的献身》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有关于石神献身的动机、行为和过去。
李晶老师
2
嫌疑人X,何时献身?
随着讨论的深入,同学们逐渐将焦点转向了嫌疑人X的献身时机。在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作品中,石神哲哉的献身决定充满了深刻的文学内涵。两位老师从文学和电影的角度,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揭开这个谜团。
对于石神献身的时间节点,同学们大致分为:发现杀人,蓄谋已久,“趁虚而入”派和汤川探案,真相败露,警局自首派。同学们分别找出支持他们选择的小说情节和电影片段。
冯泽老师提到石神哲哉的献身时机,是在他得知花冈靖子母女的困境,内心情感与理智交织的顶点。石神对靖子母女的同情与爱慕,促使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李晶老师深入剖析了《嫌疑人X的献身》,他认为影片所传递的首要主题是双雄对决——即天才数学家石神哲哉与天才物理学家汤川学之间智慧与意志的激烈碰撞。基于这一理解,李晶老师认为石神献身的转折点深刻地与汤川的出现紧密相连。汤川不仅是石神昔日的好友,更是解开石神精心布局的关键人物。石神原本以为自己设计的完美犯罪计划能够天衣无缝地保护靖子母女,然而汤川的出现,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石神的了解,逐渐揭开了真相的一角。这一转折不仅加剧了剧情的紧张氛围,也让石神的献身之路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悲壮色彩。李晶老师强调,正是汤川的出现,使得石神的献身行为不仅仅是对靖子母女的深情守护,更成为了一场关于智慧、友情与道德抉择的深刻探讨。
3
嫌疑人X,怎样献身?
那么,嫌疑人X——石神哲哉又是如何献身的呢?这无疑是课堂上最为精彩的部分。
依据石神献身的不同时间节点,“趁虚而入”派,找出了石神献身的行为:处理尸体、制造不在场证明、杀人顶替、误导警察,跟踪自首等。“自首派”找出石神献身的行为,石神和汤川的多次谈话,石神和汤川相约爬雪山(电影情节),跟踪自首。通过对于石神行为的阅读和分析,同学们发现石神是一个极其周密、理智的人。

冯泽老师认为石神哲哉的献身方式充满了智慧与牺牲。他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为警方出了一道难题。冯泽老师说,石神的心底,是有温情的部分,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思考,石神杀流浪汉为什么一定要用电炉线,石神为什么要把自己包装成变态跟踪狂?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但为了心中的那份爱与信念,他依然选择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种献身方式,不仅体现了石神对于逻辑思维的极致运用,也展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针对这个问题,李晶老师讲到导演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镜头和场景,将石神和汤川的语言博弈和一起爬雪山等情节安排的妙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光影、色彩等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悬疑的氛围。同时,导演还通过细腻的表演和音效设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石神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当石神面对好友汤川学的质疑时,他依然保持着冷静与镇定,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石神献身的悲壮与伟大。

回顾这次双师课堂,同学们不仅重新认识了《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作品,更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了嫌疑人献身的背后意义。它让同学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也让同学们思考了在面对困境时,同学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出选择。课堂最后,老师们留给同学们一个思考,嫌疑人X为什么献身。感谢这次课堂,让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