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晋中信院作家面对面 | 吴炯与杨敏老师共谈文学的魅力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4-12-27  来源:信院创写   点击量:

2024年12月14日,创意写作学院举行了“作家面对面”系列讲座,邀请了山西文学界两位知名诗人、作家——吴炯老师与杨敏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分享。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前辈作家的亲身阅读经历与创作智慧,帮助学生们提升文学认知水平,尤其是在小说与诗歌方面的鉴赏能力。讲座由钟小骏老师主持。

吴炯老师的创作经验与文学思考

吴炯老师

吴炯老师首先回顾了自己多年从事文学创作与编辑工作中的经验,尤其是在山西日报社复刊栏目担任主持人的25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和编辑心得。他指出,现代文学创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与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作家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这片信息海洋中保持自己的声音。

在讲座中,吴炯老师提到,近年来全球文学的氛围日趋严峻,尤其是人文学科在一些大学的地位逐渐被削弱。他引述了哈佛大学取消部分人文社科课程的新闻,强调了文科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与挑战。他指出,文学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写作,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反思,在一个功利主义日益盛行的社会中,文学创作的精神需求变得愈加重要,甚至是奢侈的存在。

诗歌与小说创作的艺术:吴炯的独到见解

随后,吴炯老师转向诗歌与小说创作的主题,提出了“如何遭遇诗歌”的问题。他强调,诗歌的魅力在于其“相遇性”——诗歌并非仅仅通过“懂”来解读,而是通过情感和心灵的触动来与读者产生共鸣。他建议,诗歌的欣赏应关注其精神层面的升华,而不仅仅是语言修辞的优美。他还分享了两首来自俄罗斯和法国的诗歌,通过朗读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深度与魅力。

在小说创作方面,吴炯老师介绍了赵树理与契诃夫的创作特点,尤其是两位大师如何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与对社会结构的深刻理解,塑造了他们在小说创作中的“聪明”与“懒”。他指出,赵树理长期深入农村的创作经历使其作品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描写格外生动与真实,而契诃夫则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复杂的社会与心理层面。

寻找自我声音与面对创作困境:吴炯老师的建议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吴老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以及如何摆脱传统教育中概念的束缚。首先,吴老师强调了“核心自我”的概念,他认为,文学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探索。在创作的初期,许多学生会依赖外界的视角和概念来解读世界,而这种方法常常会导致创作中的表面化和陈词滥调。因此,吴老师鼓励同学们要真正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摆脱外界给予的“标准答案”,勇敢地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对于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吴老师也提出了“痛苦”的观点。他指出,创作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需要面对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痛苦,这是成长和突破的必经之路。他还特别提到,写作的关键在于对人物的“深沉的爱”,而这种爱并非轻易获得,而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而来。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吴老师还提到,尽管当下的社会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文学创作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他指出,AI虽然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写作任务,但它无法模拟人类的情感和细腻的感知能力。真正的写作,依然需要源自个人对世界的独立观察与理解。

杨敏老师的文学之路与思考

杨敏老师

杨敏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从社会学转向文学的历程。她强调,虽然自己并非中文专业出身,但多年的阅读经历让她深刻感受到文学对个人成长与精神世界的滋养。她提到,文学不应仅仅视为职业,而是每个人内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自我浇灌和修养的过程。她回顾自己从小镇到城市、从学习社会学到逐步接触文学的心路历程,表达了文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忙碌中,阅读和文学成为了她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

网络文学与经典的对比:杨敏的观点

谈到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杨老师提出,虽然许多网络小说故事性强、节奏快,但其人物塑造和情感深度常常欠缺。她举例说明自己曾阅读过《赘婿》等热门网文,虽然情节引人入胜,但人物设定和情感发展往往缺乏深度,未能触及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她指出,网络写作对于商业化和迅速产出的需求,使得许多作品只能侧重于情节的推进,而忽视了文学作品应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对于“经典”与“网文”的对比,杨老师提出,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或《权力的游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更揭示了人性的深层次问题。她认为,当代人若能将传统文学的精髓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可能会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深度的作品。

学生提问与创作建议

钟小骏老师在发言中补充道,现代文学不仅是创作技巧的展示,更是对社会、对个体内心的深入探讨。她强调,创意写作不仅仅是学会如何编织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在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与思想,这也是创意写作学院推崇的理念。

此次讲座的学生提问环节,学生们针对文学创作中的技巧、风格以及如何平衡写作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提出了许多问题。杨敏老师与钟小骏老师分别给予了详细的解答。杨老师建议学生们在写作时,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将个人的思考与感受融入作品中,不要仅仅为了迎合市场或读者的需求而牺牲作品的深度。钟老师则强调,文学创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创作经验,还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与作家面对面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与热情。


撰稿:信院创写

美编:李春丽

责编:申宏伟

图文来源:信院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