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7点,白海飞老师于上河书院207开展了一场引人入胜的讲座——“从诗意体验到文学作品”,众多信院学子满怀期待地齐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讲座伊始,白海飞老师便以诗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方式为引导,启发同学们思考。他列举了诸如做梦、谈恋爱、独处、阅读作品、欣赏美景等常见场景,生动地阐述了这些平凡时刻中所潜藏的诗意可能。在阐释诗意的表现特征时,白老师提及“自得其乐”“专注与解脱”“物我一体”等状态,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物我两忘”这一诗意境界,让同学们对诗意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感悟。
在分享文学作品环节,白老师精心挑选了多首经典诗作进行赏析。讲解余秀华的《离婚证》与《我爱你》时,白老师分享了自己对爱情与生活的感悟,他提到生活中的挫折与美好都能成为诗意的源泉,正如余秀华诗中所表达的那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深刻的情感。结合自身经历,他讲述了对婚姻与独立的理解,使同学们更易理解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在分析张枣的《星辰般的时刻》时,白老师从意象运用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对意象的探索,引导同学们体会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于里尔克的《秋日》和米沃什的《礼物》,白老师则带领同学们品味其中的宁静与豁达。他讲述了自己在阅读这些作品时的内心触动,以及如何从诗中汲取力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同时,他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宁静时刻,将其转化为创作的灵感。

除诗歌外,白老师还引入了小说片段。在解读汪曾祺《受戒》中纯真的爱情描写时,白老师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懵懂情感,对比小说中的情节,让同学们感受到爱情在不同情境下的美好与纯粹。讲解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触摸冰块的神奇情节时,白老师分享了自己初次接触新奇事物时的震撼,引导同学们理解小说中人物对未知的探索与敬畏。而在分析麦克尤恩《水泥花园》里独特的场景刻画时,他结合自己对人性的观察,让同学们从独特的视角感受小说中的情感张力。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诗意生活体验。一位同学激动地说:“我在一次登山旅行中,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山峰上,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意,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另一位同学分享道:“在图书馆的角落,沉浸在一本好书的世界里,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我觉得那就是诗意的时刻。”白老师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分享,并给予鼓励和点评,他强调,这些真实的体验正是文学创作的宝贵素材,希望同学们能够珍视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此次讲座,白海飞老师凭借丰富的文学案例、深刻的个人感悟以及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领同学们在诗意体验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畅游。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文学视野,更点燃了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撰稿:信院创写
美编:李雨萱
责编:申宏伟
图文来源:信院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