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七点,创意写作学院和箕城书院联合举办的“箕创文学沙龙”第一期活动在箕城书院共享大厅火热开聊。此次文学沙龙活动的主题为: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九位作家老师,四十多位作家班的同学,还有三十多位箕城书院的同学,大家齐聚一堂,畅谈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涉及到的文学名著包括但不限于《茶花女》《简爱》《红楼梦》《熊从山那边来》《洛丽塔》《荒山之恋》《飘》《呼啸山庄》《失乐园》《霍乱时期的爱情》《廊桥遗梦》等作品。各位老师依托这些经典作品,阐释着其中的爱情,也阐述着自己的爱情观点。
什么?爱情是被发明出来的?
沙龙主持人钟小骏老师首先发言,他提到:今天沙龙的题目来自卡佛那篇著名的《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卡佛说“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像是知道我们在谈论什么一样。”他的意思是,爱情这个东西,你其实搞不明白。
“好吧,我们今天试图让自己超越卡佛,尽管这个行为确实挺愚蠢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的意思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爱情’吗?
爱情这个词是翻译词,最初出现在中国是在民国时期,这个应该不让大家感到意外,毕竟白话文运动嘛,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名词是出现在这个运动之后,但问题也在这里了,因为很多词语被重新发现,甚至是被发明出来,它所指涉的内容或者说对象并不与我们日常熟知的概念精准对应,所以在汉语语境下的爱情在最初是宏大的,是超过英文原词意义的,它其实指的是感情亲情真情所有情感的综合,所以那个时候你说同志或者家人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其实也是成立的。要到比较后期,爱情才重新被精准对应为我们目前熟知的这个专门用来描述男女之间的情感,并且,从我的角度看来比较莫名其妙的,有了比较褒义天然优势。一提到它,就该是纯洁的,纯粹的甚至是不可亵渎的。
是这样吗?
英文原词LOVE也是个舶来词,来自法语,原义指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一种游戏,大家明白了没?从道德角度看这个游戏天然的不符合咱们中国人的道德观,也是要到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之后才渐渐的被新兴的资产阶级重新定义,与经济领域中的自由主义,政治领域中的民主普选一道,成为社会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
所以说,爱情究竟是什么其实本来就一直在变化,我们今天讨论的爱情,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请同学们不要自信的以为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爱情就是坚不可摧、不可撼动的。
那么,为什么请作家们来讨论爱情呢?
因为事实就是,在爱情,特别是现代概念的爱情的时候,文学作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但普及了一个原来并不存在,存在后并不清晰,清晰起来却有非常不稳定的一个概念,而且在丰富这个概念,赋予这个概念规则的同时贡献了普通人群难以做到的想象力,在一部部关于爱情的伟大作品当中,爱情来临时的幸福,爱情持续时的甜蜜,爱情破裂时的绝望,捍卫爱情的坚定,追寻爱情的执着等等,人们被文学家们教导着,引领着,逐渐的意识到明白了爱情的范式和规则,简直可以说加入没有作家,没有小说,就没有爱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邀请这些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专家们,来和同学们共同探讨,文学中的爱情。”
关于爱情,老师们观点不一
接下来首先进行发言的是贾墨冰老师。他从《茶花女》引入,经过对《简爱》的阐释,回归到《红楼梦》当中的经典的“木石前盟”,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对爱情的立场:爱情是高贵的,是纯洁的,是纯粹的,是自给自足的,是完满的,是升华的。
同学们纷纷点头,大家是认同这样纯粹的感情观点的,尤其当贾墨冰老师把自己带入其中进行举例之后,大家显然被这样的爱情,以及这样的爱情观点说服了。
可接下来发言的张东旭老师秉持的就是另一种爱情观点了。他提到,那明亮的,完美的爱情当然很好,如果能拥有当然值得羡慕。但他认为,从文学角度出发,那些极端的、激烈的、刺激的情感更值得被书写,尤其是进入现代小说的领域,人的欲望被挖掘展示出来。比方说《洛丽塔》和《情人》中的禁忌之恋,也许因为这样的感情触碰了禁忌,所以似乎显得更加动人。
这样的爱情观点显然对同学们有些刺激,大家开始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
于是接下来发言的刘向莲老师从个人角度出发的爱情回望安慰了大家。刘老师以自身的情感经历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另外的一条爱情路径——沉浸于烟火中并最终融化在生活里的相濡以沫。
同学们似乎又有了犹豫,这样的陪伴,不就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感情模式吗?好像也没有什么错啊!
接下来各位老师的发言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三个范畴,白海飞老师提出寻找另一半中的另一半与自己是互补还是相似的疑问,并自我解答“伤痕累累的自己可能才是爱情最需要关照的对象”,衔接了刘向莲老师的soul mate的说法和贾墨冰老师的爱情圆满说,而李先锋老师对“极致”的追求借由《荒山之恋》和《失乐园》也给出了更接近张东旭老师“禁忌说”的立场。其中还夹杂着徐青松老师基于《廊桥遗梦》等纯文本的“遗憾说”和李柳杨老师偏向审美的“尝试说”,恰巧最后发言的冯泽老师给出的基于《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复杂说”完美的涵盖了此时同学们的心情:爱情如此复杂,似乎都有道理。
你愿意真正付出努力,去调整自己的爱情观吗?
让同学们感慨的是:各位作家老师尽管对“爱情”的观念和立场各不相同,但在发言中却充分尊重其他老师的意见,而每位老师表达各自立场时也十分注意并不偏离今天座谈会的前提“文学”,内容和结论都是围绕着经典作品展开,给同学们展示了真正的“交流”与“对话”应有的风貌。尤为重要的是,发言老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是老师,总是在每次表达意见的最后加上对同学的提示和劝诫:文学作品中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种种爱情的范式,但爱情不是基本欲望;我们现在对爱情的认知,有多大可能在真实生活中得到印证?真实的爱情,总是低于我们的理想值;我们能接受自己对与爱情的想法不但是理想化的,甚至是幻想化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愿意真正付出努力,去调整自己的爱情观吗?
钟小骏老师在最后主持发言时提到:我们在今天的讨论后,应该意识到爱情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生活概念,当然你可以当它是,只要你愿意,但一个被拼接过的概念,想要成立必然伴随着严苛的前提条件,随着我们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文学越来越丰富的了解,不可避免的,会调整我们自己的世界观,这里面,爱情不能,也不应该被排除在外。
最后,衷心的祝福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够获得自己理想中的而不是幻想中的爱情。
(作者:chuangyi 编辑:chu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