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 | 创意写作学院十周年庆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3-12-09 来源:信院创写
点击量:
12月2日,“我这十年”创意写作学院师生分享会在上河书院召开。此次分享会特别邀请了六位作家班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是李千、郭薇薇、宋艳芬、高强、冉志会和张佳荣。其中李千同学因在香港读书,与大家线上交流。郭薇薇、宋艳芬和高强都从外地赶来,再次回到母校。冉志会和张佳荣是去年作家班的优秀学生,正读大二。
一大早,作家班的上百名学生聚集在207教室,与优秀毕业生们见面。此次分享会由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张东旭老师主持,作家班导师徐清松、刘向莲、贾墨冰和白海飞老师也到场参与交流。
在分享会上,几位同学分别分享了自己在作家班的学习经历。大家详细讲述了当时上课的情景,与老师交流的点点滴滴,还记得非常清楚。大家又都谈起写作方面的感悟,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创作经验。毕业生分享过后,作家班的同学纷纷提问,进入讨论阶段,会场的气氛热烈起来。“那是大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几个班的人合在一起听了张敦老师的课。那节课他讲了东野圭吾的《积郁电车》,这篇小说的视角极其牛逼。后来又讲了《白夜行》,我当时就觉得太巧了,因为那几天我也在读《白夜行》。课后,我趁张老师没走,上去聊了聊课上讲的,又说我也在看《白夜行》。张老师颇有兴趣地问,你看到哪了?我说,两个刑警买饼。啊?你才看开头啊。哈哈哈,真是惭愧,后来我在一天夜里看完了《白夜行》,之后加了张老师的微信。在他的朋友圈和学习通上读了很多小说。张老师的小说,让我感到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这些人总是干一些不寻常的事,我读完就觉得,我的人物太乖了,我也要干点什么不寻常的。如果与钟老交流是开刀做手术的话,那和张老师交流就像吃药,没那么强烈但作用明显。读完《平凡的世界》,我热泪盈眶,在食堂碰到了张老师。向他说起,他说看《平凡的世界》不如看《悲惨世界》,路遥有他的局限性。我当时颇为震惊,后来,我觉得有道理。一流作家的思想超越自己的时代,显然《平凡的世界》没有做到。”“我在创意写作课上遇到了梁学敏老师,我现在还留着当时的上课记的笔记,老师讲的第一节课是灵感,第二节就是展示与讲述,定义清晰的写到:讲述是简单地事实陈述,传递信息,平铺直叙,言所以言;展示是间接地,含蓄的展开,通过具体的细节叙述揭示其蕴含的意义,通俗点说展示是画面,讲述仅仅是信息。当时这个知识点真的是令我豁然开朗,然后下课我就问老师能不能过几天看看我的小说,老师答应了,我对手里的小说就按照学的那样整个过了一遍,经过一段是时间的修改以后,我把小说发到了老师的邮箱,大约过了一周吧 ,有一天老师非常激动的联系了我,他给我在稿件上做了很多批改,提了很多意见,我记得他让我把大段的抒发自己感情的话全都删掉,当时我特别不想删,我觉得我写的每句话都非常有意义,因为那都是我绞尽脑汁想到的话,就是那种我自己想出来总结生活的话,比方说,生活,但是老师告诉我,例如这种下结论或者直抒胸臆的话,这样只会让你的小说变得简单,就是你说出来,味道就淡了,而含蓄的表达,每个人读的意味是不一样的。经过不断地修改,小说终于完成了,起初叫《丧葬》,后来老师们给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烈日下》。瞬间就满满的高级感,它是我的处女作,今天我读它竟然有一丝陌生感。”“当年我为什么要加入作家班?理由有三:第一,是爱好。在来到晋中信息学院之前,我并没有接受过文学创作的培养,但我是喜欢写作的,并有阅读和摘抄的习惯,会在社交平台发表原创文案。现在有了时间和机会,必然是要珍惜的,而文学圈子也是我一直向往的。让爱好有价值有分量应该是每个人的需求。第二,个人能力与日后需要。在学生时代掌握一些写作技能,在日后竞争中就能先人一步,且写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越早接触,受益越深。第三,摆脱迷茫。学生时代人人都会迷茫,既然时间尚且充裕,而刚好此时没有迫切要走的路途,来创意写作的课程学习一阵,有可能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经历和经验的结晶。而在学习写作的日子里,时间都温暖成光点,每一次都非常难忘。”“在毕业工作之后,我仍然写作诗歌和小说,并与写作学院的老师线上交流,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有一天我的一位同事羞涩地告诉我,她以前也很喜欢写东西,经常写完拿给别人看,但是别人嘲笑她,你又不是学文学的,她现在已经没有勇气写东西了。听完她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成为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并且,很多人对写作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具有写作天分的人才配写作。我和她敞开心扉,谈论了很久,我告诉她我在学校学习写作的经历,所受到的鼓励,同时,我也谈了谈我对写作的理解,我认为写作是我们表达自我的工具,是我们情感倾诉的途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写作。那天我们谈论到晚上,之后我从办公室出来,走在一条开满桂花的路上,在创意写作学院的经历都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意识到,我是多么的幸运,能够在大学与作家老师和爱好写作的同学为伴,但我同时也知道,大多数人没有我这么幸运,比如在我向同事提及之前,她从未听说过《创意写作》这门课程。”“在大一作家班最后一节课上,手老在教室里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我写的小说可以在《都市》发表了,那时候我19岁。那个小说是我在去重庆之前写的,写完以后发给老师,等我去重庆玩了一圈回来后,老师已经把那个小说看完了。手指老师那天特别激动,他说自己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如果让他重新回到二十多岁,他一年要写二十万字。但是当时很多话我都没有听懂,而且我个人还处于兴奋当中,我告诉我的朋友,家人,我可以领到稿费了。那是我领到的第一笔稿费。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大一的时候,手指老师没有帮我发表那个小说,我可能不会走上这条道路。因为我是个特别不靠谱的人,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很容易放弃一些东西。19年春天的时候,张老师来到信院教书。手指老师告诉我和李千,河北来了一位作家,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找张老师好好聊一聊。后来有一次学院组织活动,我和张老师一块去太原博物馆,我记得老师那天背着一个书包,后来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巨大的摄像机,像一把大炮。我把我写的小说拿出来给张敦老师看了看,他给我指出几个问题,然后向我推荐了孙频的小说。一是,在此之前,我模仿了太多男作家,张老师认为可以开始模仿女作家了。二是,因为孙频也是山西人,与我是老乡,说不定会有共鸣。我看完了第一本小说《疼》,觉得很好看,于是把孙频其他的小说买回来看了。后来模仿孙频,写出了发表在《青春》上的小说。”“去年,22级作家班开班典礼前,我绞尽脑汁往发言稿里塞了很多话,什么寒风冷雨什么迷茫彷徨,用尽了前十多年背的好词佳句,拼了老命才凑出来一篇不到五百字的发言稿。当时我拿着那篇稿子,站在台上,磕磕绊绊,抖成簸箕。要说这一年在作家班的成长,单现在拿着话筒的手不抖了,我就能先唠个几分钟。前两天,参加改稿会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写作。我忘记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但是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转。我想象中理想的写作生活,是在一个破旧阴暗的狭小房间里,一张桌子一张床,无人打扰,偏僻寂静。这就是我对文学对写作最初的想象。但在现实生活中,阅读、写作,它们并不全然是我的救命稻草,反而更像是一杯随时可以举起来又随时可以放下去的一杯水。而作家班可能就扮演了那个时常提醒我多喝水对身体好的角色。”“我想主要从我这一年以来学习写作时候经历的各种阶段,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验。第一阶段,也就是写作零经验的时候,要把重心放在阅读上,读老师、朋友推荐的经典作品,或者从豆瓣上自己找书单,总之要多读。我还是推荐《局外人》,每次有这种场合,我都会推荐它。这本书可以说是惊艳了我很久,篇幅也不长,大家有时间的话尽量都读一下,一定会有所收获。第二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阅读经验,已经能够明辨好坏书,也知道什么书值得一读,了解了名家们都在写什么,在关注什么。接下来,初学者们应该都会对写作产生强烈的兴趣,开始学习模仿那些经典作品的主题和题材,有了野心和目标,知道了写小说大概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