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18:00,“文学期刊品读课:师生共读《十月》2024年第6期”在毣谷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张东旭(张敦)、作家教师徐清松、白海飞、申宏伟、仲艳婷(仲星星)、太古科幻学院教师扈逸文以及2024届作家班小说工坊、小说评论与创作工坊、诗歌工坊全体同学约60人参与了此次品读课。
会议由徐清松老师主持,师生共同研讨了作家袁德音老师的短篇小说《杀手皇后》和朱嘉诚老师的短篇小说《被解放的胡巴》。
徐清松老师
学生发言
赵海涛(小说工坊)
赵海涛(小说工坊):我比较喜欢标题,“被解放胡巴”是卡牌对战,我刚开始是比较惊讶的,就确定是00后年轻作家写的,然后我觉得这个标题更象征着对力量的渴望,在215页,主人公描述他拥有这个游戏最顶尖的的力量,在293页,在他幻想的内容——一场帮派大战的故事里,他把曾经在网吧里被阿夏欺凌过的人给打败了,他的父亲对他另眼相看。他是一个无为青年,这张卡片就象征他对力量的渴望。第二个特点就是叙事比较自然,作者在故事开头就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父母离异,他的父亲经常酗酒,主角没有安全感,之后讲了表哥送他仿真枪的故事。在292页,主人公去网吧,里面有烟味,他不喜欢,但在这里有一种安全感。为什么他觉得打牌有安全感,就是和他的家庭有关,他的父亲骂他,用皮鞭抽打他,这是一种假象的安全。
阮思宇(小说工坊)
阮思宇(小说工坊):先说这篇小说的题目吧,“被解放的胡巴”从卡牌讲,是被束缚的胡巴。这篇作品主要是在讲突破自己的力量。主人公的父母离异,被家暴,养成了没人拘束的性格。后来卖仿真枪,贩毒,去卖淫场所,幻想着去网吧,小说的最后“我”在群体中,心里有一种甜蜜澎湃感,给我一种感觉热血青年的形象。他在网吧受到欺负后的表现,给我感觉他挺怂的。他说“被解放的胡巴”就是主人公要觉醒。别人与蓉姐发生关系后,主人公感到受到委屈,蓉姐找到他时,骂了一句“臭婊子”,我感觉他转变太突兀了,给人一种很假的感觉。更假的是他表哥赚了点钱,他去足浴了一下,到后面给警察全部交代了。他原本的热血小青年形象直接变得有些虚假了,作者通过后面开枪的声音,从卡牌上面的画来抒发他的觉醒。我感觉他无法觉醒,他十分喜欢这种环境,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教师发言
申宏伟老师
申宏伟老师:我觉得这篇小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地方,就是作者能够非常有效地运用小说中的所有元素,包括细节和人物。我就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小说的结尾部分。大家记得,在结尾时,主人公在沙发缝里找到了那个“神奇宝贝”的卡牌。其实,这个沙发在故事的前面就已经出现过。比如,在215页的第二段,主人公就提到过“我非常仔细地打量着这个沙发”。更早之前,在故事开头的第三段里,也提到过“我的父亲因为看病而卖掉了一个沙发”。虽然这两个沙发不是同一个,但它们款式相似。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详细地描述沙发。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沙发其实是故事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契诃夫有一个经典的“契诃夫之枪”理论:“如果在第一幕里挂着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里这把枪必须要开火。”《被解放的胡巴》里这种细节的回收,完全符合“契诃夫之枪”理论,也展示了作者如何巧妙地用每一个元素来服务整体故事。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蓉姐的情节。在小说中,蓉姐原本答应在星期三放学后来接主人公,但结果主人公发现她没有出现。于是他感到奇怪,决定去足浴会所找她,结果看到她和一个男人发生关系。这个男人,就是之前在网吧打过他一巴掌的阿夏。如果将这一角色设定为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故事仍旧可以向前推进,不会影响读者对情节的理解。然而,作者选择将这个人设定为之前出现过的阿夏,这样的处理让人物更加丰富,且没有浪费任何一个角色。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被有效利用,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的,这也让故事显得更为紧凑和真实。
第三个例子是小说的标题《被解放的胡巴》。这个标题与动漫《神奇宝贝》中的胡巴角色有关。“被解放的胡巴”指一个曾经被束缚的胡巴,经过演化,最终成了被解放的形象。这种演化的过程,象征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本成长小说,作者通过这个动漫中的形象来映射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点。
这就是我想分享的三个例子,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细节、人物和象征来增强小说的深度和连贯性。
扈逸文老师
扈逸文老师:我看完之后,首先感觉作者对表哥这一条线的描写非常不错。尽管这条线涉及的篇幅不多,但它作为一个引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刚刚申老师提到,这其实是一部成长小说。在这种类型的小说中,通常会有类似表哥这样的人物形象。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主人公成长的可能性。通过描写主人公与表哥的关系,我们也能看到作者在引导主人公走向成长的方向。所以我认为,表哥这个角色的设定非常巧妙。
其次,刚才有同学提到对某个情节的疑问,就是当主人公目睹姐姐和那个男的发生关系后,他突然转变并骂了姐姐一句。我个人反而觉得,这个转变非常真实。主人公在那个时刻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直接与那个男的对抗,所以他将自己的愤怒和屈辱转移到姐姐身上。这个情节非常真实。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在外面遭遇了委屈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有时会把愤怒转移到自己身边的亲人身上。比如,当我们和父母、兄弟姐妹发生矛盾时,特别生气时,可能就会把气撒在他们身上,因为我们觉得和他们的关系亲密,他们会包容我们。而这种发泄愤怒的需求也会促使我们转移情绪。所以,我觉得这个情节非常符合真实的情感反应。
此外,主人公最后举报足浴会所的情节,我也觉得非常真实。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情节处理得比较简单,但我认为这体现了主人公某种转变,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然而,虽然这个情节设定很真实,但我也觉得它有些“常见”。这种情节设定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小说类似,似乎有些老套。通常,故事会设定一个主人公对某个女孩产生好感,结果发现女孩做了让他不喜欢的事,主人公就通过伤害她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种模式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小说在采用。
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什么在这种冲突中,主人公必须选择伤害那个相对弱小的女孩?这个情节虽然有一定的戏剧性,但过于依赖这种“伤害”的方式来推动情感冲突,显得有些程式化。我希望这种情节能有更多层次的展开,去探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伤害来表达冲突。
张东旭(张敦)老师
张东旭(张敦)老师:我觉得这篇小说非常值得学习,尤其是它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比较阴暗、粗糙的东西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比如,小说里提到了卖枪、贩毒和卖淫等问题。这些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小说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社会的残酷。这些情节并没有被简单地放在一篇短篇小说里,而是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呈现,使这些看似不真实的事件有了更高的可信度。
首先,我觉得作者的视角选择非常重要。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让我们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成长和迷茫。他没有把故事从一个外部的视角来写,而是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的内心走,这种方式让故事显得更加贴近现实。比如,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的短篇小说中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些类似的帮派和青少年冲突,但这种外部视角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感较强,而这篇小说通过内部的第一人称视角,让人感到更为真实和直接。
其次,小说中的象征性也非常有趣。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其实就是自我迷失的故事。他通过寻找失落的“胡巴卡牌”来象征自己失去的自我。小说的高潮部分,主人公看到他最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发生关系,这一情节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找回了自我。这一情节非常残酷,对一个男人来说,这种打击几乎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相比小说中的卖枪、贩毒、卖淫等极端情节,这种情感上的伤害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刻,也为主人公的成长提供了动力。
另外,小说的情节设计也很巧妙。表哥让主人公卖枪、贩毒等情节相互呼应,前后有很强的联系,这种设计增强了故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尤其是主人公在足浴会所天台上找到那张卡片,这种前后呼应的设置非常巧妙,让故事更加完整。然而,我觉得有一个小缺点,就是作者在使用“枪”这个元素时并没有很好地设计后续情节。比如,主人公拿到枪后,应该有个更强的推动力来推动他去做些什么。最后,他似乎并没有采取行动,只是通过一个莫名其妙的枪声来处理这一情节,显得有些突兀。虽然枪在故事中有提到,但没有真正用它来推动后续的情节发展,这一点稍显遗憾。
至于主人公的成长,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外部事件来推动的,而他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动机。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问题。主人公的故事发展完全依赖于外部事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推动他。虽然这些事件本身很激烈,但它们并没有形成一种清晰的因果关系,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简单的片段拼贴,缺少了内在的逻辑和节奏。如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驱动主人公去做这些事,那么整个故事会更加有力和连贯。
最后,关于蓉姐这个角色的交代,我觉得有些不太明确。主人公和蓉姐之间的关系有点模糊,他对蓉姐的背景也没有太多的探讨。虽然两人有一些亲密的互动,但我们并不清楚她的过去或者她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如果能进一步交代她的背景或者动机,可能会让她的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总的来说,这篇小说的故事设计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在情感冲突和成长的描写上非常成功。虽然在情节推动和人物关系上有些小缺陷,但整体来说,它还是一部值得讨论和学习的作品。
徐清松老师
徐清松老师:我觉得这篇小说和前面那篇小说《杀手皇后》有两个相通的地方。首先,都是围绕性萌动和成长的主题展开,其次,主人公的情绪都有迷茫和迷失的元素。《被解放的胡巴》这篇小说在细节描写上做得非常好。我们之前在诗歌工坊做过“五感训练”,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段描写:
有次父亲醉了,去拿衣服,一脚踩在校服上沥下来的滩水里,摔断了尾椎骨。为此,我被他拿皮带狠狠地抽了一夜,屁股上一道道扭曲的血痕叠在一起,像被无数根加热的铁丝烫过。
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有画面感,还有很强的感染力。其实,小说的语言比前一篇要流畅得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段描写中看到。我们是否能学到这种富有画面感的细节呢?另外,小说是一篇成长小说,跟我们同学们的心理、生理、年龄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在215页右上角,主人公写道:
时至今日,我甚至已经忘了这是发生在认识蓉姐姐之前还是之后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无论一个物件存在时有多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都难以逃脱被人遗忘的命运。
这段话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一些当时看似重要的事情,过了几年后,却发现它们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作者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了人生中的“遗忘”这一共性。无论当下是幸运还是不幸,时间流逝后,这些都可能变得微不足道。
再来看小说中的“我”和蓉姐的关系。不能说他们之间完全是爱情,可能更多的是姐弟情。比如,在一个情节中,蓉姐去做了性工作,而主人公发现这一切后并没有立刻感到震惊。其实,作者在前面通过一些细节铺垫了这一转变,比如有一段写到“在我注视下,他摸了蓉姐姐的屁股”。这种细节暗示了蓉姐的职业身份,也为后面她去做性工作埋下伏笔。这种写法很有巧妙之处,因为它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细节逐步揭示。
这篇小说的成长主题很明显,主人公通过这些现实的冲击逐渐从迷茫中走向成熟。特别是主人公对男人与蓉姐发生关系的发现,让他意识到自己逐渐从孩童变成了一个成人。这种情感的冲突,是他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触发点。
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被解放的胡巴》在艺术真实方面做得更好。前面的《杀手皇后》虽然有很多生活化的细节,但如果没有升华到艺术真实,那些细节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可以成为小说的素材,但只是把生活照搬到文字里,并不等于创作。创作需要对生活的提炼、升华,赋予它更深的艺术意义。
总的来说,《被解放的胡巴》在语言和情感表现上都很流畅,情节也有很强的设计感,尤其是人物内心的描写和成长过程的呈现。虽然故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整体来说是一部非常值得借鉴的作品。

撰稿:邵瓷 王垚鑫
美编:刘怡佳
责编:徐清松 申宏伟
摄影:冯睿欣 李菁泽 武婷婷 柴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