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作家班 -> 学生作品 -> 正文

学生书评 | 郭艳:我读《可以吃的女人》

发布日期:2024-05-28  来源:信院创写   点击量:

图片

《可以吃的女人》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早期作品。小说主人公玛丽安确实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子,正等着结婚。她喜欢她的工作,她那平庸的同事和冷静的未婚夫彼得。开始一切顺利,可是玛丽安先前没有料到在她内心深处却渴望更多,这种内心的渴望安静地破坏着她周到的结婚计划,稳定的生活进程——还有她的消化系统。婚期逐渐临近,玛丽安发现,她简直无法正常进食了……



我读《可以吃的女人》

郭艳

《可以吃的女人》这本书虽然是上个世纪出版的一本书,但是书中强调的女性主义放到现在依旧不过时。书中主要出现了三个人,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两个女人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玛丽安和恩斯丽两个人是室友,两人都读过大学,在当时的社会中属于高学历人群。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她们意识到要反抗男权社会中一些约定俗成的事情。

二人虽然有相同的反抗的意识,应该有不少共同话题。然而两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无话不谈。我认为根源就是二人反抗的路径完全不一样。初期玛丽安的反抗带有极大的妥协性,并未从根本上找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反对什么。而恩斯丽从头到尾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坚定不移的选择找一个合适的人生一个孩子,而孩子的父亲只是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附庸,这样的意识相对玛丽安说更激烈一些。

玛丽安大学毕业,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看起来是一位独立女性,有一个地位较高的,当律师的男朋友。时间推移,男朋友想结婚,成为一个拥有高学历太太,并在结婚后成为全职太太的完美婚姻的律师。这为他的工作顺利开展添不少好处。这其中玛丽安落入了世俗眼光的圈套,虽然没那么爱自己的男朋友,但习惯了这样一个人,或者说如果换一个人,那么结局可能和这个人一模一样。而她男友彼得,因为玛丽安通情达理,结婚对事业发展更好。

原本玛丽安可以就这样当一个别人眼里不愁吃穿的太太,但她在犹豫纠结的时候,出现了厌食症,随着婚期临近,厌食症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依靠保健品生活。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所以后来她在寻找,发现了一个读研究生的男生,和事业有成的男友相反,他什么都没有。玛丽安发现这两种生活都不是她想要的,经历过迷茫-追寻-犹豫之后,她选择跟着自己的心走。和研究生告别,和彼得退婚。终于她的厌食症痊愈了,就在决定退婚当天,她吃了一块蛋糕,是一个女人的形状。

整篇小说总体来说氛围轻松,语言轻快幽默,但想表达的主题关于找到自己,关于女性主义。通过小说中不同的女性角色的描述,有彻底打破男权社会思想桎梏的恩斯丽,有愿意回归家庭为孩子和丈夫奉献的克拉拉等。在选择不同的女性角色中,在整个男权社会围猎下,规训,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玛丽安在其中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心里总有一种不甘。不愿意从众是玛丽安的底色,但妥协,犹豫,困惑,不断找寻,依赖,最终找到自我。玛丽安这个人物我认为是一个“圆形人物”,把存在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描述了出来。没有冷冰冰的独立,奋斗,最终达到了完整的状态。

书中特别的一点就是人称的改变。第一部分以玛丽安第一人称描述,第二部以作者的口吻,开始第三人称描写,结尾部分又换成了第一人称。人称的切换一方面可以给读者延长理解时间,另一方面有一种镜头感,玛丽安像你自己,又像是你的好友。自然的切换视角,让读者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理解更清晰。

这本书对我来讲启示非常大。除了写作手法上的拓展,更多的是找到了我自己。如同玛丽安一样,我也在迷惘中追寻,可似乎更陷入一团乱麻的状态。具有极大妥协性的玛丽安是如何真正突破藩篱,找到自己的。那种独立,与自己与朋友乃至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身份。我们总会陷入身份的焦虑中,迫切的找到一个可以依附的主体。但成为依附,选择依附必定要让渡自己的权利,进行大量的改变,才能成为被主体承认的一员。可是如果被某一个主体接纳后,我还是我吗?

这本小说中比较特别的还有对食物的描写。她们的故事总是在准备食物和吃什么中开展。而吃什么食物,吃多少,可以说是人物状态的直接反映,或者说,食物可以具象化的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包括结尾部分,玛丽安吃掉了象征过去的自己的蛋糕,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图片

郭艳,2001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晋中信息学院商务英语学院2022级学生,2022年加入作家班小说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