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暖还寒,柳枝轻软,正是踏春好时节,我们创意写作学院“古村夕照”写作组来到了榆次后沟古村。
后沟是石头建成的坚固村子,脚下是各式样的石板路,路边有石墩子,庙是石头砌成的,院墙是石头垒出来的。走石路上山,雨水就顺着石头蜿蜒而下,石缝里也长出了一簇一簇的青草。
刚过了清明,后沟的杏花春雨是可以入画的。人家围了篱笆,杏花就从篱笆上探出来,春天也是挡不住的。再往前走,家家门前几株桃杏花,杏树刚修剪了枝子,落了一地,拾起一枝带雨沾泥的杏花,春的意象都已蕴含其中。
后沟的的房屋是依山而建,四处错落,同一平面上有上几家便成了一个小小的中心,大多是高高低低,路也是上坡下坡,更有一家,竟将灶台设在临街,我疑心那是旧时卖饭食的商铺,门口摆几张桌椅便可接待路人。这灶台遮雨的屋顶一排青灰色瓦当,上面的兽纹并无凶相,龇牙咧嘴,倒显得憨厚可爱。

到一处院落,大大小小几孔窑洞,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车在都停在洞内,土窑洞里有了这些鲜艳的农机倒添了几分生趣,没见过的人大概想不到,废弃的洞穴成了这些庞大器物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