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正值本学期教学周的第十六周星期日,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7个写作工坊今天结课了。当天下午,7个工坊分别在不同的地点上了最后一堂课。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仍在利用最后的时间交流着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小说工坊的张敦老师告诉大家,教学周的结课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写作任务已经完成,每位同学都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小说作品,这段时间内,大家要随时联系。接着,每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要创作的小说的题目。

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最后一课,教师徐清松点评了学生4篇小说和5篇评论作品,对孙靖真、窦昕蕾的两篇评论提出表扬,尤其是孙靖真评论的古尔纳小说,从结构完整性,观点新颖性予以赞同,并表示以后可以向评论家方向努力。随后,会同张佳荣、孙靖真、窦昕蕾三位同学,详细分析了李雪雪同学的小说《至若春和景明》,大家对该小说进行了高度赞扬,徐老师表示,这小说以猫视角,塑造了一个当代"祥林嫂"式的人物命运,是本届学生最优秀的小说。课堂上,徐老师将学院的小黑狗搬到课桌上,以狗代猫,讲动物视角叙事,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大家会心一笑。徐老师表示这篇小说已推荐到一家以推新人著称的文学期刊待审,希望作品能有一个好的命运。

非虚构工坊的最后一堂课,李老师先让学生们逐一汇报了自己的采访稿完成情况,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评点,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两篇往届作家班学生的优秀采访稿。接下去李老师继续讲课《故事写作》的最后一部分知识点,包括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等谋篇布局方面的内容。结课前的最后二十分钟,李老师对学生们当初选择非虚构工坊表达了感谢,他说,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作家要看个人造化,但是无论如何,阅读都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在三十岁之前没形成阅读习惯的人,以后也不会形成,他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爱好和习惯继续保持下去,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正如作家毛姆所言——阅读是一所小型的避难所。我们不仅仅要阅读文学作品,还要阅读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历史甚至是哲学书籍,从而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自我,了解这个诡谲的世界。

散文工坊的最后一课,贾墨冰老师对大家的散文作品逐一进行了评点,并且带领学生进行互评,分析和阐释了每位学生的写作特点和文本审美风格,对学生们未来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贾老师希望学生们的写作不仅是单纯地追求写作技术,而是要在写作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探索人心和理解世界。因为是最后一节课,贾老师与学生们分享了零食和水果,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结束了课程和互道离别之情。

诗歌工坊的最后一课,白海飞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一年来所讲授到的重点内容,随后讲解了最后一节内容:诗歌的节奏。
后半堂课,白海飞老师对同学们提交的结业作业进行了现场点评,并结合之前所学技巧和理念,提供了改稿建议。
最后,白海飞老师借用电影《死亡诗社》的台词告诉大家:“很多人是在平庸与悔恨中度的自己的一生,愿大家在文学中找到自我,发现诗意、享受诗意,即使有些选择是平庸,那也是你无悔的体验。”

儿童文学工坊的最后一课,陈年老师对大家的作品一一进行了点评。陈年老师说,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二元价值体系:儿童自身的价值观和成人作家的价值观。希望大家能够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最后陈年老师说,结业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不管大家以后写不写小说,都要多读书。读书能明智。
剧本工坊钟小骏老师在最后一节课中利用之前同学们的练习,给大家现场展示了自己会如何处理这个题材,他提醒同学们,尽管在课程中一再告知同学们应该以自己为主,形成各自独特的表达,但思维模式或者变形路径对同学们的影响或者说帮助是切实存在的,虽然独特的题材处理方式是每位从事剧本创作者的经验总结,但作为老师,同学们假如能够掌握这种技巧,同样也是老师的巨大成就,他不敢敝帚自珍!真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收益!

学生说
在我刚刚加入作家班的时候,就被这里浓厚的文学氛围所感染。这里的课堂幽默风趣,在为期一年的学习当中,我不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文学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比写诗更重要的是像诗一样去生活。我的老师白海飞是一个十分自由的人,他热爱生活,幽默风趣,在他的影响下我不仅文学素养得到提高而且我的生活态度也更加的乐观自由。在信院四位一体双院制的建设下,让我可以接触到作家班这个大家庭,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如今我虽然从作家班结业,但是我在文学道路上的努力永远不会停止,同时我也期待下一届新届力量到来,期待作家班的新篇章。
作为一名搭上2023届作家班末班车的幸运儿,创意写作学院真的给了我太多惊喜与机遇。我的太多第一次在这里诞生:第一次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第一次参加作家作品研讨会;第一次在学校举办的写作比赛获奖;第一次以作者的身份参加改稿会……
我一直觉得创写是我在学校的另外一个家,我对创写的感情甚至高于本班级,在这里认识太多良师益友,他们带我从一个文学小白变成了一个有意识的写作者,以不同的形式与载体,用他们对文学的热情抵达了某种永恒。
进入到诗歌工坊后,我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个最直观的案例:当我用现在的水平去审阅去年入班刚写的诗歌时,会感觉写的非常“烂”,有很多槽点,这些都是在我接受了创意写作学院系统的写作训练,经过老师的提点才能发现的一些匮乏。有时候我也在想文学或者诗歌,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我自己以为,在生活中文学简直是“百无一用”,并不能直观给我们带来什么,但至少当我沉醉在文学世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能给我内心带来一种无可比拟的愉悦,这是其他事物不能替代的。
许多年前我曾阅读过一首诗歌,叫《在山的那边》,前段时间我又一次在书中找到了这首诗。许多年前我也十分热爱文学,但学业的波折和生活的变故又让我一次次放下了她,真如诗歌中所说的,在山的那边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被打了幻想的零分,只有一个空荡荡的我。2023年与作家班结缘,我又一次开始攀登文学的山峰,在无数关怀和鼓励下,我开始登上了一座座以前从未想过的那些山,也如愿以偿的看到了那些梦中曾无比渴望的那片海……
最后送给我自己以及信院热爱文学的朋友们几句诗: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