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晋中信息学院讲座回顾 | 李先锋:《红楼梦》中的颜色

发布日期:2024-11-28  来源:晋中信息学院   点击量:

11月15日19点,创意写作学院与上河书院联合举办的“创意鉴赏在上河”系列讲座如期而至,几十名同学齐聚上河书院207,聆听李先锋老师带来的讲座——《红楼梦》中的颜色。

图片

李先锋老师首先给学生们解释了为什么会选择《红楼梦》作为本学期的讲座主题,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书,它还涉及儒家、道家、佛家、易学、中医、历史、绘画、建筑、园林、诗词歌赋、服饰、饮食等包罗万象的知识,堪称百科全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而作为一部经典文学,《红楼梦》是后世作家们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深受这本书影响的作家众多,比如,民国才女张爱玲,台湾作家白先勇,大陆作家刘心武等,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极具“红楼”风格,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女主角金兆丽是王熙凤的翻版。刘心武则成了红学研究的重要专家学者。

图片

李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们,普遍对中国古典文学缺乏了解,大部分同学甚至从没完整读过任何一本古典文学作品。本次讲座便是大家了解古典文学的一个契机。

图片

李老师从鲁迅对于《红楼梦》的评价谈起,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认为《红楼梦》极其伟大,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言外之意,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看到一本什么样的《红楼梦》。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时曾说过一句话,“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就像我们阅读文学名著,不是要和书中的人物相遇,而是要从这面镜子中窥见自己,阅读经典的目的就在于将藏于书后的自我召唤出来,这是一场我们与自我的对话交流或交锋。

图片

接下去,李老师又讲到了《红楼梦》中的菜肴、点心、茶和瓷器等,都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比如文中出现了大量糟卤食品,以及藕、菱角等水生植物,当然还有桂花。这些元素都在指向一个结论:无论《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他一定是江南人。

图片

从红楼美食,到红楼茶叶,再到红楼药房,李老师循序渐进,最终来到本次的讲座的核心内容,红楼颜色。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系统性强,语义变化多样。有专家通过对前八十回分析,总结出一百二十五条颜色词,涉及红、黄、白、黑、绿、蓝、紫、灰等八个颜色范畴,这些颜色词不仅用于描摹物色,还修饰点缀人物的心境,烘托氛围,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心理状态。

图片

在所有颜色中,具于核心位置的,毫无疑问是红色,文中一共提到了十几种红,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则是大红。而喜欢着大红色衣裳的宝玉则是这以色彩的法定代言人。在这里,红色象征着热情、浪漫,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情感的热烈等人物特质。

图片

属于林黛玉的颜色则是绿,这从她的衣着以及居住场所都能看得出来。绿色所富有的含义和红色的象征意义刚好具有一种反差性,实际上,在色相环中,大红和翠绿恰呈一百八十度的对比,是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因此,单从色彩属性来看,两人的爱情悲剧也是命中注定的。而作为蜜合色的宝钗,站在色彩搭配的角度来看,和大红同属暖色调,换言之,他们的组合才是世俗生活意义上的搭调。

李老师强调说这是他从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角度阅读《红楼梦》的体会,非常具有个人化,仅供同学们参考。毕竟,进入经典的入口很多,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入口。

图片

讲座的最后,李老师又回到了开头的话题,为什么要读古典文学。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短视频加速了我们的碎片化,而认真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完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