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作家班小说工坊的同学们在线上举行了阅读分享会。早在寒假伊始,小说工坊的同学们就在导师张东旭的要求下制定了阅读计划。按照张老师给出的书单,每个人要在寒假期间至少读完4本书。分享会上,同学们轮流发言,畅谈阅读感受。最后,张东旭老师总结发言,他首先表扬了同学们的勤奋和认真,通过这次分享会,看出大家都没有浪费寒假的时光,让人感到欣慰。他希望大家打开阅读视野,多阅读经典作品,提升文学审美和品位,同时要从写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优秀作家们的创作手法,去体悟,去模仿,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最后,他要求同学们继续抓紧时间阅读,开学前一定要完成阅读任务。
选读书目:《一个女孩的记忆》《局外人》《1984》《树王、棋王、孩子王》《彷徨》《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我的天才女友》《快乐影子之舞》《可以吃的女人》《黄金时代》
小说工坊学生阅读分享
我看的书是《一九八四》和《沉默的大多数》。先说《一九八四》吧,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这种巨大政治背景下,个人似乎是一种很小的存在,是很难去抵抗的。而根据这种压抑的背景下,我感受到了主人公对于现状所做的一点点改变,就是那个本子还有钢笔。个人渺小而又伟大。当然,主人公用他的聪明机智交到一位极好的朋友,他们灵魂交流,深爱着对方。“老大哥”的政权自然不是吃素的,很快发现这个叛逆的党员居然偷偷摸摸干这么多大逆不道的事情,尤其是“思想罪”,这简直就是最严重的罪恶,因为这是动摇他们政治的基本,于是,他们抓了他起来。这是我们能够预想到的结局。整篇文笔冷静且写实,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似乎这就是某个角落真正发生的故事。《沉默的大多数》实际上我很久之前就看过,王小波是一个极其可爱的乐天派,他的文风即便在当今文化非常丰富且多元的情况下依旧很受追捧,由此可见他本人该是多么有趣且有才华啊!我私自认为如果他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位文学教授(也不一定因为他爸不让他学文),类比康震和郦波,甚至比他们要有趣得多!即便不好的结果,他学了理,但是他依旧能当一位有众多粉丝的up主,每天用戏谑来给我们诉说这些故事。想到这里,我不由感慨万分,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出版《黄金时代》时,被当做色情小说出版,该是多么痛苦与难过啊!
第一方面是关于书中内容的理解:中国近代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对西方思想的观念过于拔高,《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中所说,我们要开展对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批判,摆脱对西方理论依附的状态。我们要免于被理论忽悠,我们不仅需要常识,而且要培养健全的思维品质,获得清醒的辨识力。这是公民的品质。例如书中的《爱国何以成为一种美德》,教授将“爱国与自私”“爱与批判性的忠诚”做了比较阐述。“爱国”在某种时刻开始,已经是大家在公共领域不敢碰的话题。我们知道言有尽而意无穷,即便是自认为再直白不过的一句话,也会被人莫名其妙的曲解。加之某些场域的特征限制,常沦为无效讨论。但我们知道了疯狂是可以用真理包裹起来的,他们是如此的肆无忌惮。故而我以为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还需要耐心与小心。清醒,就是要能够自觉,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被大众所裹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努力活出自我。第二方面是写作借鉴,作者用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现代社会现象和心理学原理阐述的清晰明了。针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作者给出了许多实用可行的建议,帮助读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观点,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和批评,更引导读者思考和探索如何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对于提升读者的思考能力和精神境界有很大帮助。
假期这段时间我主要读了加缪的《局外人》,安妮的《一个女孩的记忆》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目前正在阅读的是《沉默的大多数》《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局外人》这本书读完之后,我觉得整体的语言都很简洁直白。加缪的这部作品荒诞色彩很强烈,运用了很多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去完成整本小说,关于书中主人公对待母亲的死、婚姻,甚至后来自己糊里糊涂犯了一个命案一系列的事情都表现出一种局外人的冷漠,我读的过程中其实有些不太理解这个主人公,但是读完以后我又觉得作者其实是塑造了一个看似是局外人但又很清醒的人物形象,在书中主人公默尔索做的一切在旁人看来都很荒谬,但实际上这些事情是否荒谬我觉得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或者限制的。加缪像是在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真实的人,不要被外界的一些既定环境和思维限制。《一个女孩的记忆》它讲述的是作者回忆了1958年夏天自己在夏令营当教员和一个男人发生关系的一些往事。这本书更想是一个回忆录,也是作者对过去的自己的一个清醒的认识。这里面同时也涉及到了关于爱情关系的反思、家庭成长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是很全面的。这里面最让我觉得惊讶的一点是安妮·艾尔诺作为一个女作家居然能用一个很直观简洁的语言把自己在青春时期那段并不光彩的性关系很真实的描写出来,是一位很勇敢的女性,读完这本书会发现其实她是通过这个作品在审视自己。我觉得这两本书都很好,推荐给大家读一读。同时,这段时间我也已经开始了假期小说的创作。我觉得加缪、王小波这些小说大家他们在作品中用到的一些写作手法对我自己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很有帮助的,我正在尝试用从他们作品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去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丰满。
《1984》这本书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这本小说中讽刺了当时时代的公权极端化。虽然在这本小说写于1948年,但现在读起来也会带给人们的一种真实感,在读前几章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一种沉重的压抑感,但是又同时感到无能为力,其中的一些片段又让人联想到如今的社会现状,这对阅读者来说是可悲又残忍的,这些人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而是用来稳固政府统治的工具。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电子监控下,毫无隐私可言。自由这两个字变得更加的讽刺又遥不可及 甚至连说2+2=4的自由也是不允许存在的。书中的主人公也在这种氛围下由一开始的反对逐渐随波逐流。同时老大哥这个词贯穿了全文,成为了政府对人们精神控制的枷锁,人们在这过程中逐渐被驯化。在读这本小说时,我对小说开头所说的“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也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
假期开始到现在,我阅读了《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两本书给我了非常多的启迪。在阅读《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这本书时,晦涩难懂其实是我的第一印象,但是接着往下读,我才慢慢发现了这本书的精彩。书中有一句给我感触最深的话“你应当成为你所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当我在看到这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先成为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脚踏实地的寻找自己的方向与目标,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幻想未来。在假期的写作过程中,我其实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起初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不知道我应该为我的作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是《额尔古纳河右岸》告诉了我答案。“一部作品的诞生,就像一棵树的生长一样。”这部作品先要有种子,泥土,接下来应该有自然的清风雨露,作者这样的观点为我一下打开了写作的大门。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我相信我会不断寻找着属于我自己的种子与泥土,让我的作品像一棵树那样不断成长。
假期中我主要读了《一个女孩的记忆》,“而关于羞耻的记忆比任何其他记忆都更加细致,更加让我不知所措。简而言之,这种记忆是羞耻的特殊馈赠。”这句话给我巨大震撼,或许是我在不经意间总会想起那些令我尴尬的场面,心中无限的懊悔。而我读到这句时,语言完整的将我的感受表达出来,我又一次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而作者将她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对于“羞耻”的记忆,她记忆的非常清楚。可能正是记忆特殊的馈赠。不逃避隐晦的话题,讲述社会的另一面就像“余华”以死亡为话题时的坦然。同样我也读到了一个女孩的改变,面对自己爱慕的对象,去减肥提高自己。作者在文中提及“我也想忘记那个女孩。”这确实是一个羞愧的话题,但是安妮描写关于羞耻的记忆,她没有想超越它们,也没有想理解它们,只是如是的记录它们。
在假期中我们选看了一些书,在老师的推荐中有《局外人》和《黄金时代》,而这两本书在先前我已经看过,因为老师的推荐,所以我再次去阅读了一遍,其实在看黄金时代之前我的朋友就向我推荐过王小波作家。我也看过有关王小波和他的妻子李银河的书信来往的书籍,这使我对王小波作家非常好奇,促使我去阅读他的书籍。但在看黄金时代的时候,我发现它的文字非常的使我意外,因为这种写作表达是我在之前没有见过的。我觉得这种表达和局外人非常的像,有一种我在说自己的故事我是故事中的人,但是这个故事与我毫无关系的感觉。有一种故事的脱离感,不知道这种表达是否准确。 再次阅读使我对在叙述一些语言的表达技巧和处理一些故事情节的方面学习到了很多。而后我阅读了《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这本书主要是一些论述性讲述一些观念的文章,有一种与长者面面相谈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这一类的书比较的具有文学性和研究性,看一遍其实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可以多读几遍。我还看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这本书我并没有阅读完,但是在这本书的前言当中讲述了短篇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学习到了很多,恰好对我现在的写作有所帮助。在假期中的我比较浮躁,坚持阅读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颇有所收获。
寒假读的书是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作家刘擎,封面上有着这样一句话,面对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开阔的历史和世界性视野,读完这本书收获最大的还是还是理性化思考问题,从多角度方面看待问题,书中包含了历史、文化、政治、哲学众多元素,但是这本书读到了后面,对于西方哲学的问题让我有点读不大进去,就有点像教一个从来没接触过飞机的人给他讲飞机的构造,历史、原理。试图对其产生兴趣。然后就觉得可能不是在教我们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而是做一个清醒的西方思想传承人。读的第二本书是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在书中运用了反讽和幽默的手法去直面生活。王小波渴望的是一种人人有自己的道德选择,拒绝虚伪的崇高,拒绝假正经的多元化的道德实现。沉默的大多数是编著的一个故事,看起来没有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读起来有意思,做清醒的现代人有点哲学问题,但是沉默的大多数是杂文随笔集,王小波从沉默这个现象展开天马行空式的随意的漫谈,他的确是在一本正经地谈沉默,又的确是在谈一些冰山之下更深的东西。传达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科学和道德的认识。接下来说说黄金时代,在黄金时代这本书中没想到作者这么敢写,他的文笔在那个年代似乎太过于大胆了一些,书中对性和爱的描写写得非常的好,陈清扬和王二在书中的感情,为世人不理解,公认的破鞋,为一人对抗全世界的,但我又觉得不是那么的纯真,夹杂了欲望和其他的东西。陈清扬觉得王二可以帮他证明他不是“破鞋”,写出了在七八十年代对自由和性爱的追求。
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以及由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塔写的《一个女孩的记忆》。首先来说一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王小波是个有趣的人,他所书写的文字也生动有趣,但其所表达的内涵却直白,他以开玩笑般的幽默直击要害,一针见血的戳穿了被掩盖在虚无之下的真实。其次,我再说一下《一个女孩的记忆》,这篇小说是作者在中年时写的一篇关于自己曾经所作的事情以及所犯下的错误的回忆,讲述了作者在一年夏天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并且和一个男人度过的初夜。书中作者将自己剖析出来,以一个第三人的视角去看自己的曾经,她坦然的,毫不忌讳的写出这些文字,我想不仅仅是作者在写这些文字时的反思,自愈,更是对同她一样的女性的告诫。
邹孟沅(淬炼商学院 资产评估2301班)
在这个假期中,我阅读了《我的天才女友》这部长篇小说,在读之前我先搜索了作者埃莱娜·费兰特,了解过后才发现关于她的资料少得可怜,真实姓名,身份,甚至性别至今仍然别许多人猜测,但是通过她的笔触,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一位女性。其实我看书有很大的概率是通过眼缘,比如说标题是否吸引我,往往通过开篇前几句我就能断定我到底喜不喜欢这本小说。但是这本说说起来期起初我认为题目很有意思,开始看的时候,让我感觉这本书跟她的作者一样神秘。尽管从前面的一些部分就能看出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叙述大气,简洁,从不拖泥带水,但是还是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想起之前看外国的小说老是犯怵就是因为长长的名字和复杂的关系。但是看这本就感觉作者是一个经验老到的捕猎者,一步一步地设下陷阱,读者一步一步地被吸引,然后彻底的栽进去。在文中莉拉和埃莱娜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莉拉聪明,漂亮,勇敢,但是拥有并不美好的家庭,埃莱娜温顺,乖巧,相较于莉拉来说拥有还不错的家庭。埃莱娜一直羡慕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以至于在大部分的人生中都在不可抑制的模仿中度过。但相比于莉拉,埃莱娜的运气显得好了太多,埃莱娜可以继续在学校中学习,但是莉拉只能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即便如此埃莱娜还是怀着对好朋友的的关爱、嫉妒,继续上学,但是青春期的烦恼跌踵而至,两位女孩在人生的岔路口不断徘徊。越读就越在感叹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对人物和环境的各种描写炉火纯青,真的写的很好很厉害。了解这篇小说的背景后才能更好的感受到书中蕴含的强大的女性的力量。“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充满了致命的词汇:哮喘、破伤风、毒气、战争、机床、废墟、工作、轰炸、炸弹、肺结核和传染。那些年听到的这些词汇陪伴了我一辈子,是我很多恐惧和担忧的根源。”这就是书中的世界,不敢想象的世界。其中让我敬佩的是她们的小学老师奥利维耶罗,在书中女性是没有任何权利和话语权的阶层,但是这个老师作为精神觉醒的早一批女性,奥利维耶罗老师把婚姻自由和生育自由的权利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里,并以行动支持自己的女学生们也能获得学习的权利,进而掌握自己的命运。埃莱娜和莉拉冲突对立又互相扶持、共同成长,她们的成长既来源于相互支持又来自行中的不甘与嫉妒,就像是并蒂花一样。她们接受知识的启蒙,拥有改变自我的意识和勇气。其实我对莉拉的经理还是很惋惜的,就像是观看天才少女的落幕,她通过缔结婚姻追求财富的选择让我无法理解,肯呢个也是我的年龄和见识的限制。相对于莉拉自己,她仿佛更希望文中的我不必依附任何男性,精神自足、不卑不亢。
目前,我主要精读了《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私以为,这不单是一部文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书中将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囊括其中,用哲学笔调去剖析社会事件,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蕴含的原理和本质。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头脑一直是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我能感受到一种对我思想的冲击和启迪,它能够促使我一直去思考。让我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让我对处境与自我理解更进一步加深。同时,作者在这本书中不但是在讲政治哲学等宏观层面的东西,更是在讲人生。他告诉我们,“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这是我对于,这本书宏观方面的理解,然后现在来到微观,来浅谈一下这个本书对我感触比较深的地方。回到标题,《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何为清醒?这也是一开始使困惑的地方,随着阅读。我逐渐找到了答案。清醒,就是要能够自觉,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被大众所裹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努力活出自我。书中谈到了爱国,爱国本质是一种对于自爱的衍生,是对祖国“自我身份依赖”的爱而不是”对象品质依赖“的。正是因为这个国家(也只有这个国家)包含着“我”,每一个“我”的故事在共同的视野中铺展,正是“我”与“国”无时无处不在的互动,才让这个国家成为了“我国”——我们的中国。无论她好坏,无论是捧或骂,都是热枕的表现。书中谈到了关于马丁路德金论文抄袭,我们似乎一直有伟人捧成圣人的传统。我们擅长造神,但是如果发现他不符合我们心中的标准的话,又会迅速的让他跌落神坛。大失所望,败兴而归。我们不可否认,马丁路德是一位伟人,但是他并不是一位圣人,甚至他有过婚外情、有过PC行为、大学论文还抄袭学长。美国知识界和公众主流却平静地接受了这样一位有污点的伟人。我想,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一个人捧上圣坛,而是客观公正的去看待,它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他所做的那些事情。从容面对,从容看待,对其适当得祛魅。有功有过,有得有失,如此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人。然后便是对写作借鉴一面。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心理学原理讲述的清晰明了;运用了丰富的案例说明,使其文章的观点根据说明力也更加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共鸣;其次,这本书它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而且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帮助读者去理解。
在寒假里,除了老师推荐的书目外,我还额外阅读了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迟子建是我非常喜欢的当代女作家,在阅读她的作品时常让我觉得有一种坚实的感觉,那么《群山之巅》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也是同样的,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她的写作风格,对环境景物庞大的描写,对人物精致但又平凡的刻画,充满了现实主义。假期里我自己编写的小说也受到了她写作风格的影响,将人们的神性和恶劣结合在一起,并且非常稳定地将这些东西阐述出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我阅读的为数不多的科幻小说,但在我看来其实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与我们阅读过的其他科幻小说大相径庭。形式上是科幻,但打动人的还是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性。本小说从目录到谋篇布局都非常的巧妙,作者更是通过人物智商的转变,穿插进了一些错别字,让读者闷更能身临其境,体会到其中的沉重,以及主人公身份转变下尊严的丢失。
《我的天才女友》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所写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的故事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简单来说,它以埃莱娜的角度叙说了她与好朋友莉拉在那不勒斯经历的童年以及青春期往事。《我的天才女友》是以女性为第一视角,更加近距离地述说了女性成长中的身心变化,并且探讨了女性该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摆脱阶级束缚等社会问题。这会引起许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共鸣。生存在那不勒斯的人们,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埃莱娜和莉拉无法从各自的家庭、身边的人们、周遭的环境中找寻慰藉,但她们幸运地在彼此身上获取了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撑使得她们互相竞争,暗暗较劲,不想输给对方,在学习上如此,在情感上也是如此;同时,她们相互嫉妒,埃莱娜嫉妒莉拉的美丽智慧,莉拉妒忌埃莱娜可以继续读书;甚至有些时候,她们也会彼此猜忌,相互厌恶......然而,这种精神支撑又使得她们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王一生,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却对棋有这非比寻常的痴狂。舍棋之外别无所求。是纯粹的人,这样的人一言一行都能使人感召。在棋王里我和王一生是朋友,在不断的相处中,我对王一生越了解,就越是敬佩。他在那场与十人鏖战的比赛中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毅力与坚强。在最后胜利了也只是呢喃着没有辜负母亲,很是可爱。阿城的棋王读了两三遍,每次读完都忍不住感慨王一生的痴,他对围棋的热爱,使他没有辜负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而我依旧在摆烂。
智能工程学院机制 2304崔艳生
先说《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起初看标题觉得可能就是一本“轻阅读”类型的书,这一看才发现,它并不是什么理智的书籍,而很像一本哲学读物。基于我不深的哲学观,读起来有些折磨。我平时读的东西比较少,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著作,因为书的故事性不太强,我可以去查找一下书里提到的东西。这本书像是一些文章的合集,没有什么主旨,而每篇小文章相对独立。每一篇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学术综述和个人观点表达,因此读起来还有些像论文。浅薄理解下,书里的一些文章对我也有些启发意义,比如“爱国主义”的阐述,又比如印象比较深刻的韦伯的两次演讲及其传递出的一名学者对“智性的诚实”,以及学术与现实之间的衔接。他对年轻人的劝导令人深省,某种程度上也对现阶段的我有所启发。而后续关于自由主义、文化认同等等,都让我有一种“原来可以这样理解”“原来背后是这样的理论基础”的感悟,硬要说懂了太勉强,毕竟有关哲学的东西读的真不多。这本书像是给我混沌的哲学认知打开了一丝缝,透入了一丝丝光明。其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还是作者描述的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一下子联想到了当下黄若飞的事情。
《可以吃的女人》描写了加拿大一位普通的工薪阶层女性玛丽安,她有一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律师恋人彼得,但心中隐隐感到工作和恋人都乏善可陈,便将这种无形的压力和倦怠通过其食欲表现出来。随着婚期临近,她渐渐无法进食,偶遇男子邓肯之后,遂对其产生了依恋之情,几经周折与迷茫,最终她撕毁了与彼得的一纸婚约,割裂了与邓肯暧昧不明的纠缠,继而恢复了一度丧失的食欲,回到其原初一无所有的状况。第一眼看到书的名字就被吸引过去,为什么说女人是可以吃的?我最开始读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不过读着读着也忘记了这个问题。作者的文笔很细腻,玛丽安的日常生活工作都被详细地记录着,不光是她,她身边的人也是如此。这种写作方式一开始我还觉得有些无聊,但是慢慢读到后面,发现这样的方法已经能够很吸引我了。我在写作的时候,总是不能把一些细节写出来,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为我可以先模仿着作者的手笔写写。
编辑:杨嘉怡
责编:张东旭